开学典礼作为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课,通常会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台下坐着的是怀揣梦想的新生和满怀期待的家长,这本该是一个传递学校价值观和使命感的重要场合,目的是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历史文化、认同大学精神。
但很显然,武汉大学的这次选中的女生,似乎并未理解这一点,她把开学典礼当成了展示个人成就的舞台,不仅没有传递学校精神、分享大学文化,还把演讲变成了个人"战绩展示会"。
她花了大量篇幅讲述自己参加辩论赛的经历,从准备比赛到最终获奖,再到"舌战群儒"的细节,几乎占据了整个演讲时间,这样的演讲方式本就欠妥当,再加上她的内容全是围绕自身,就仿佛台下坐着的不是新同学,而是自己的粉丝一般。
因而当视频走红后,不少人质疑她的演讲毫无格局,甚至有有网友直言不讳地批评道:"这么重要的场合,学校就没有人审查一下演讲稿吗?"
正如网友们所批判的那样,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责任,学校相关部门在审核和指导上也存在疏忽,若非学校对演讲内容把关不够严格,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更有网友评论一针见血:“武大女生都怎么了?”也不怪网友们这样说,这并非武大第一次因女生表现而受到关注,近两年来,武大女生的某些行为多次成为舆论焦点,从嘉峪关到图书馆,再到如今的新生发言表现。
武大女生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标签”,尽管我们都知道,以偏概全是不对的,但事实上,当几个个例都有同样的身份时,这种标签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刻板印象,甚至就连一些企业也对“武大女生”退避三舍。
回归到武大女生演讲内容的本身,其实分享个人成长经历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将个人经历与更大的价值联系起来;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她能把辩论经历与武大的学术传统、批判精神或者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演讲的效果会完全不同。
可见问题不在于讲了什么,而在于怎么讲,以及讲的目的是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也不想否认辩论活动的价值,甚至认同辩论活动的意义,无论是参加辩论社团还是比赛,都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如果这位女学生能够从辩论中获得这些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中,那么她的经历确实值得分享;遗憾的是,她的演讲更多停留在了对获奖经历的炫耀上,没有升华到更深层次的价值。
而网友们吐槽她的演讲毫无格局,也是这个原因。一个好的开学典礼演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对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是基础、对学术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这些都是开学典礼演讲应有的格局和意义。
当然了,个人经历以作为例证,但不应喧宾夺主,而应服务于更大的主题。开学典礼这样的仪式性场合,是展示和传递教育价值观的重要窗口,这类重要仪式不应流于形式,而应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
学校在选择学生代表和审核演讲内容时,应更加重视内容的教育价值和导向作用,确保这些场合能够真正传递学校的精神和价值观。而不是让演讲的内容只有个人成就和形象展示,毫无集体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