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3日讯三尺讲台凝匠心,一节好课润桃李。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教师间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三段六步”教学策略的交流,激发教师团队内生动力,近日,临沂市兰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多学科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生活适应课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生活数学课的多学科融合、唱游与律动课的生活化表现与创造……各学科骨干教师登台献课,将专业知识与教学智慧浓缩于课堂,带给大家一场有理念、有方法的教学盛宴。
生活适应课中,老师滕淑敏执教的《团圆过中秋》一课以“生活适应”为核心锚点,深度契合课程标准要求,从中秋日期认知到习俗实践,再到“团圆”的情感共鸣,构建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教学闭环。为让“适应生活”的核心目标落地,本节课巧妙融入本地特色、家庭中秋合影、家庭中秋任务等多元生活化元素,将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结,搭建起“课堂学习—家庭实践—生活应用”的无缝桥梁,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运用与生活适应能力,学生在文化认知、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上均有所提升,教学成效扎实。
“我想离开浪浪山!”在欢快的律动中,生活数学教师陈晓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前往四川成都的数学之旅。在“帮助阿姨解决牛奶难题”“接受大熊猫挑战”的趣味情境里,孩子们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小棒点数、破十法运用等,自然地掌握了“十几减7”的算理与算法。与此同时,陈晓敏将生活适应课中所学到的出行方式、身份证信息等内容融入其中,在巩固练习环节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了数学知识、生活运用与康复训练的巧妙融合。
唱游与律动课中老师陆超执教内容为《小鸡的一家》,陆超以“农场主求助”为主线,构建了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聆听、节奏训练、模唱与表演等环节,学生轻松掌握了歌曲明快的节奏与活泼的情绪。学生在角色扮演、律动体验中不仅学会了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更深刻感受到音乐表现的生动形象与快乐情感。整堂课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夯实了音乐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有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
听课结束后,各教研组随即进行说课与评课活动。针对示范课堂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手段、三段六步教学策略及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通过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教师们相互取长补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不仅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各学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创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真正实现了示范引领、共同成长的宗旨。未来,兰山特校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更适宜的教育,为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不懈努力。(通讯员 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