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通知。图/现代快报
本科生不写论文也能毕业拿学位了。
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关于开展本科生高水平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设计(论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26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用高水平竞赛获奖、创新实践项目结题、学术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四类成果,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南航的这一探索,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有不少高校早就开始了类似探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早在2017年就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多元化学习成果”可替代毕业论文。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出台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以签约作者身份在知名网络文学平台完成的作品,可以代替毕业论文申请毕业资格;浙江农林大学允许本科生以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或银奖以上的成绩,代替毕业论文。
不仅是本科生可以用高水平成果申请毕业,硕博生也可以用实践成果代替毕业论文。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将实践成果纳入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标准,这意味着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学位论文不再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必答题”。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也有利于为企业培养更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突出。然而,传统的以论文为核心的学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不用写论文也能拿到学位的背后,是打破“唯论文”,引导人才培养更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在于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培养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各类人才。
当然,要强调的是,用实践成果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并不是放松人才培养标准、要求。从相关要求来看,能够替代毕业论文的成果要求很高,其实是对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南航为例,发明专利必须是以第一授权人身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而学术论文必须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核心期刊,这些要求都比较硬核。
因为,无论是高水平竞赛获奖、创新实践项目结题,还是学术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都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而且,从这些要求不难发现,想以各类成果替代毕业论文拿学位的路并不轻松,并不好走。相对而言,鉴定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毕业论文其实是难度相对较小的一种方式。
本科论文是否要取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取消派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与人才培养脱节,很多学生写了也是凑字数,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没必要在论文上浪费时间。而坚持派认为,以毕业论文来考核学生仍然是合理的方式。
南航等高校探索用实践成果替代论文的做法,无疑为这场争议找到了一条破局之路。这种方式既避免了传统毕业论文存在的弊端,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用高水平成果替代毕业论文只是开始。它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需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不断更新,将最新的知识、技术和行业动态引进课堂,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高校还需要为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活动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去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撰稿 / 李一陵(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