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大佬的课堂不需要题海战术!列五中学这位数学诗人,只要一堂课就让孩子爱上数学!
开心田螺
2025-10-21 11:15:04
0

“也许你不喜欢我,但你一定会喜欢我的数学课!”

在列五中学,郑昌坤是学生心中最特别的数学老师。

因为他不仅能用特别的课堂吸引学生,用特别的教学成绩征服家长,还能用特别的诗歌征服《诗刊》《星星诗刊》等权威刊物。他还为列五中学校歌填词,让诗意在校园流淌。

没想到吧,这位数学老师还是活跃的诗人。

从教以来,郑昌坤一直坚持诗歌创作,自己和作品已被《中国当代诗歌诗人辞典》收录。

更令人佩服的是,郑昌坤出身于普通的乡镇中学,毕业于中师,工作后又从专科进修到研究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逆袭王者!

从乡镇少年到杏坛名师:一份对数学的纯粹热爱

郑昌坤的数学之路,始于一份纯粹的热爱。在乡镇中学读书时,面对连老师都难以解答的难题,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燃起了独自探索的浓厚兴趣。那种靠自己钻研攻克难题后获得的巨大快乐,成为他数学世界里最初的光亮。

“那种靠自己钻研攻克难题后获得的快乐,是很有成就感的。”

郑老师回忆,这份热爱在中师毕业前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当时,杂志上的一道全国征解题让他废寝忘食地研究了三个月。当他的答案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的解答不谋而合时,年轻的郑昌坤更加坚定了对数学的信念。

1990年中师毕业后,他开始了教学生涯,但他从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从四川省教育学院的专科、本科进修,到四川师范大学的硕士求学,不仅是为了学历的提升,更是为了将更广阔、更深厚的数学思想带回课堂。

他将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专业思考编纂成《理科爱好者》《二次函数》《初数1号》等著作,惠及无数师生。

“思维第一”的课堂:不讲公式讲源头,不重数量重质量

郑昌坤的教学,有着鲜明的“郑氏风格”。在这个普遍追求“刷题效率”的时代,他是一位坚定的“叛逆者”。

他从不主张题海战术,因为他深信,数学的核心不是记忆与模仿,而是思维的开发与构建。他说,数学一旦没有思考,就失去了意义。

“现在很多学生大量刷题,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学习数学的极限可能也是120。但是如果学生从开始就把数学原理搞明白,高中数学会很容易。”

郑昌坤的课堂是“慢”的。 他很少使用PPT,坚持用板书一步步推演,他认为思维的东西快不得,“写得慢一点,学生才跟得上思维的节奏”。

有时,一道例题他可以讲上一整节课,因为他要讲透的,不是这道题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数学原理、思想脉络和历史渊源。他会给学生讲美国数学家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讲“笛卡尔之梦”,让数学知识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鲜活起来。

这样才能帮学生搭建起数学的知识架构,接下来才是讲不同的题型去拓展学生的数学能量,启发学生思维。

他的讲解是“深”的。 比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他绝不会满足于让学生记住几条判定定理。而是从“照相”这个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亲手画图、比对,发现图形放大缩小背后不变的“本质”,从而自己构建起“相似”的概念。

他甚至会带着学生一起,去证明“为什么两个角相等,三角形就相似”,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本上冷冰冰的定理是如何从逻辑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见到更多的题型,会很讲很多题,但郑昌坤宁愿少讲几道题,也要把知识的原理讲清楚。

他常说:“如果只套公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没有理解,根本不会用。”这种“思维优先”的教学,效果是惊人的。他的学生到了高中乃至大学,展现出强大的数学“后劲”。 许多进入成都“四七九”等顶尖名校的学生,数学依然能保持在年级前列。

他的要求是“严”的。作为一个负责的数学老师,郑昌坤经常要花大把精力落实教学细节,课上要盯紧学生按照规范格式去解题;课下要盯紧学生的作业质量,每天的知识过关要落实。

过关单还要抽题让学生讲,促进学生交流。还有难题关过,一般两三天过一次关。如此一来,学生每次做题单都特别认真,不清楚的都要互相讨论弄清楚。

公认的金字招牌:他教的数学后劲最大,学生到了四七九照样拔尖

1996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他,指导的学生曾荣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他带过的班级,即便是“吊车尾”的平行班,也能在他的带领下跃升至同类班级第一名。

历届优秀学子也一次次见证了他的教学智慧:

胡同学以610多分考入树德中学(宁夏校区),数学成绩稳居全校前20名,今年高考以648分,位列省3000名;

朱同学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七中林荫校区,后就读国防科技大学并成为教授;

2007届叶同学高考668分录取南京大学物理系,完成硕博连读后已博士后毕业;

李同学因竞赛成绩突出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徐同学凭借足球特长入选国青队,进入清华大学;

顾同学斩获区文科状元,班上多名同学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85高校。

包括今年高考,荣获成华区理科之星的郭同学,初中三年也郑昌坤一手培养起来的!

目前带的初三毕业班上,王同学的数学成绩从一个学期不到120分进步到130分以上;赵同学的数学从100分出头提升到133分,这些都是他教学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赵同学介绍,自己初二时状态很不好,一直伤感迷茫,但在郑昌坤的开导下,慢慢开朗起来。各科成绩进步明显,现在不仅是班级第一名,在年级也一跃到了26名!

说到郑老师,她表示,郑老师讲的课和以前所有老师都不一样。他不仅让大家听得明白,做题也都能做得明白。

但,郑老师确实在管理上比较严,不过他的严厉是严中有爱,大家都开始理解他、支持他。

严慈相济的班主任:在“斗智斗勇”中“润物无声”

作为班主任,郑昌坤的“严格”是出了名的。

他的那句名言:“也许你不喜欢我,但你一定会喜欢我的数学课!”道出了他作为管理者与作为教学者的微妙平衡。

他的严格,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学校规定的头发长度,他绝不含糊,曾有男生烫头,他亲自带着去理发店,学生不愿意,他宁愿自掏腰包,“30元不行给50,50不够给80,只要能解决问题!”

学生忘记戴红领巾,他就给全班每人买两条备用;学生收纳习惯差,他自费买来收纳箱相送。

他坚信,“教育是塑造,学生现在不理解,长大以后就理解了。”然而,在这层坚硬的“严格”外壳之下,是无比柔软的内心。

他的办公室常年备着糖果,批评了学生之后,总会再给两颗糖以示安慰;学生有进步,也会得到甜蜜的奖励。

他擅长“斗智斗勇”,学生每周只能玩一小时手机的时间被他严格限制,但他更擅长“润物无声”。

今年刚刚毕业的郭兰懿曾说,初中时期,自己因压力大找不到方向时,郑老师是自己最好的倾听者和鼓励者。高中三年乃至高考出分那一刻,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郑老师。

“我永远忘不了您三年的教导与关心。是您的教导,让我变得自信和成熟。”

最终,这位曾被郑老师“指点”后爱上数学、高中数学拿满分的学子,以678分的高分被电子科大最好的专业录取。

每年教师节,郑老师手机里准时响起的祝福,是这份“严中有爱”最好的回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6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考... A 真题试卷答案部分:【2013-2025年】 2025年东北师范大学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参...
2026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科历...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科历史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答案* 2010-2019,2024-202...
清华附中举办建校110周年办学... 从1915年到2025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传承教育薪火一百一十载,谱写了一部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奋...
这项区级重点工程迎最新进展,完... 记者从区重大建设项目协调服务中心了解到,作为区级重点工程之一的育园小学二期工程目前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
“海洋科学技术工程与国防科技”...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培养创新能力,中小学时期是关键。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要从青少年抓...
香港小学插班生主要面试什么内容... 香港小学插班生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逻辑、学习态度与社交表达能力。学校希望通过面试了解学生...
国防科技大学831信号与系统考... (上岸难度:★★★☆☆,考试大纲、真题、经验帖等考研资讯和资源加群785968117/博睿泽电子信息...
重庆市潼南区莲花幼儿园:七载耕...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21日电 题:重庆市潼南区莲花幼儿园:七载耕耘 硕果盈枝 9月22日,重庆市人力...
年薪40万无人问津!五个深层次... 烟台青华中学以“年薪40万起”在山东大学专场招聘会上寻觅奥赛教练员却无人问津的现象,折射出基础教育领...
郑州高新区莲花街小学开展智慧教...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张雪华/文图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