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是师生交相辉映的生命共同体,是教学相长的成长共同体。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舒展生命,生长智慧,生长精神,书写生命成长的故事。
文丨钱碧玉
编辑丨当代教育家编辑部
本文字数4000,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班级,是师生共同度过美好时光、共同书写教育故事、演绎生命精彩的重要场所。幸福相遇,温暖相伴,心灵共鸣,精神共生。班级,是师生生命成长的“理想国”。
理想的班级是一个“热磁场”
班级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育人环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让身处其中的学生具有归属感,找到自身的价值感,并潜移默化地增强个人的荣誉感,提升生命的幸福感。
1.赋予色彩感
班级不是一个空洞的名称,应该被一定形式的内容充实与丰富,从而厚重、富有内涵。
如,我会和学生一起给班级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绘制班徽、班旗,设计班级的精神图腾,确定我们的班歌、班训以及班级承诺等。
如此,我们便赋予“班级”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精神元素,给予学生新鲜感、愉悦感和使命感,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栖息地。
这些年,我一直担任所谓的“差班”班主任,始终在和调皮的孩子打交道。接手调皮的班级,我从来不会心生丧气。“后来者居上”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
学生将班级命名为“小蜗牛班”“丑小鸭班”,寓意很明确:我们既不回避自身的不足,也坚信我们自身具有的潜力。所以,在学生的心目中,“小蜗牛”和“丑小鸭”是可爱的萌宠,是坚持不懈、敢于追梦的象征。
我们将班级的评价制度设置成“小蜗牛的千里之行”和“丑小鸭的华丽蜕变”,将班级的最高荣誉奖设为“小蜗牛奖”和“丑小鸭奖”。在此基础上,我们生成班旗、班徽、班歌、班训等,让班级文化更丰富多彩,更具个性化。
2.增加仪式感
我经常会在某些时刻,增加一些仪式感,给班级生活增色添彩。每一个清晨,在我班的教室门口,总会有身披绶带的礼仪队员,迎接同学们的到来。礼仪队员热情招呼,孩子们礼貌回应。美好的清晨就在这样友好亲密的问候声中开启,无形中融洽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早安,孩子们!”“早安,钱老师!”“让我们用诗歌迎接黎明,唤醒心灵!”每周一清晨的晨会课,我必定与学生相约,在诵读诗歌中开启新的一周。这无疑是每一周的开篇之举,就像一艘领航的船,带领着孩子们乘风破浪,轻快地驶向远方。
我们会给班级过生日。每年的六月一日,对我们学生来讲,不仅是儿童节,也是我们给班级过生日的日子。蛋糕上标注班级的年龄,我们唱响《生日歌》,唱响我们的班歌《相亲相爱》。在跳动的烛光下,全班学生给班级许愿、吹蜡烛、品尝生日蛋糕,生日仪式一个都不缺少。从四年级班级诞生一岁起始,到六年级班级三岁圆满,一岁一礼一欢喜,我们共同见证班级的成长。
跨年日,我们总是以“回眸”的方式凝望岁月,致敬班级。一整年的时光中,每个月份发生的关乎班级成长的重要时刻、大事、要事,以及每一个优秀人物,都被我们以照片、视频的方式留存下来,在跨年日这一天以电影回放的形式再次呈现给大家,让岁月有了更深的意义,也让我们的班级在未来的日子有了继续重启与追光的勇气与信念。
3.创造惊喜感
我经常会变着法儿,在学生不设防的时候创造惊喜,让学生对班级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期待。在“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季节,孩子们对于放风筝的渴望自不必说。我看在眼里,不明说,等待机会。
那一天,趁着学生上室外课,我便在黑板上写了一则“放风筝”的通知,然后回了办公室。我能够想象学生回到教室,看到通知后炸开锅的情景。果然,我读到了一个孩子写的日记,他说同学们像沸腾了的水,而自己的心激动得“怦怦真跳”。孩子故意将“怦怦直跳”写成了“怦怦真跳”,一字之改,简直绝妙,我哑然失笑,也怦然心动。
放风筝那天,孩子们拽着风筝,满操场地跑,满世界地喊,那种追风逐日的快意让充当摄影师的我按捺不住。一旁的小姑娘敏锐地察觉到了我蠢蠢欲动的内心,主动提出要跟我换鞋,以满足我的心愿。我欣喜若狂,脱下高跟鞋,换上运动鞋,也顾不得是否合脚,拽着风筝,追着风,笑着喊着,和孩子们一起迎风奔跑。从未见我如此的“狂野奔放”,孩子们一下炸了,围追着我,跳跃、尖叫、呐喊。风一样的自由,飞一样的感觉,我和孩子们真正做了一回“放风筝的人”。
班集体明确的奋斗目标,丰富的精神内涵,美好的发展愿景,师生共同生成的教育好生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磁场,给班集体增添了有形的魅力,一种更亲密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悄然而生。
理想的班级是一个“能量场”
班级是一个“场”,师生人人在场,个个有气场,凝聚的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班主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能量,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是弘扬班级正能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学生,绝不是依靠规则行事、制度压人,而应该是树立“正向”的教育理念,以“正感受”认识学生,“正思维”看待学生,“正视角”欣赏学生,“正态度”呵护学生,“正方法”引领学生,不断地赋予学生“正能量”,以此来培养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生命个体。
1.以诗文启航
开学第一天,我就带领着学生诵读金子美玲的诗歌《向着明亮那方》,朗读金波的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让学生领悟班级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行走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努力散发自身的光芒,汇聚成为班级的正向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让每一个学生画出一片美的叶子,在叶片上写下最具能量的一个词,全班学生的叶子汇聚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棵“能量树”,为自我的成长助力。
2.以评价激活
我在班内创建激励性的评价制度,建立“晋级”式的评价体系。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生,我们的起点就是优秀。
从优秀起步,严于律己,坚持自我,成为“榜样学生”;从榜样出发,以身作则,带动他人,成为“魅力学生”;从魅力出发,服务班级,引领同学,成长为“卓越学生”。
这样阶梯式的评价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更让每一个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找到自我努力的方向。
除此之外,我也喜欢以富有创意、别具一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024年年末,我在班级里开展“感动班级”人物的评选活动,将12位感动班级的学生打造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人物”,并创造性地制作成一本班级挂历,12位同学成为2025年版班级挂历封面人物,制造出了极为轰动的“明星效应”,带动了整个班级的争先创优氛围。
3.引领“道德长跑”
当教师的苦口婆心收效甚微时,不妨换一种方式,将教育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书写接力日记便是一种好办法,我将之称为“道德长跑”。
在书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复盘事件、冷静思索、进行剖析、形成观点,进行自我教育。这样的方式,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为有效。
在我的班级里,设有两本接力日记本。一本是班委干部书写的“接力日记”,书写的内容一般是“班级大事记”,记录当天班级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或褒或贬,夹叙夹议,在班级中起到了宣扬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另一本是后进同学的接力日记,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寻找生活中能做到、可做到的事情,努力改变自己,尽力为班级服务。
慢慢地,后进的学生从原先的“惹是生非”到“不愿犯错”“不能犯错”,展示出了积极向上的一面,和班集体融合在了一起。
当班级成为一个正向的“能量场”,便意味着班级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氛围。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下,正能量互相传递、互相辐射,班集体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对班级,学生已然有了明确的共同目标——“用我们的心,呵护我们的班”。班训“让他人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也因为我践行“幸福教育”,让学生感同身受,并将之演变为“让钱老师因我们的存在感到幸福”。
师生共同生活在这个教育场里,像泉水相互滋润,像星光彼此生辉,竞相展示着自我,发展着自我,教育由此演绎成一首动听的歌。
理想的班级是一个“心灵的广场”
一个班级,一间教室,因师生相遇而结缘,因师生相伴相知而温暖幸福,成就了班级最美好的模样。班级,是师生情感的归属地、精神的栖息地,是走了那么久都走不出的心灵广场。
新学期开学,我必在教室墙上设计一棵“班级爱心树”。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爱心行动书写到“班级爱心树”上,形成一个更大的爱心,让班级变成“爱心满屋”。
我喜欢将我的照片和全班学生的照片放在一起,组成“今天,你微笑了吗?”微笑墙,既给人温暖,也愉悦身心。我也喜欢拍下全班每一位同学手持班牌,走在队伍前列,引领班级的照片,组成“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幸福墙”。
我总是满怀虔诚地告诉孩子们:“相遇是一种美丽的缘,让我们在美丽的缘分中开启师生的情分,彼此喜欢,喜欢彼此!”没有雕琢,也不矫揉,真心实意的表白,发自肺腑的感言,总能在刹那间点亮孩子们灿烂的眼眸。
“彼此喜欢,喜欢彼此”成为我和孩子们之间怦然心动的约定。
班里有一位不善言辞的小姑娘,因学习成绩欠佳,自卑内向、闷闷不乐。然而在她身上,我发现了诸多连她自己也没有察觉、让人惊奇不已的优点。
于是,我由衷地赞赏她,加倍鼓励她。心思细腻的小姑娘感受到了我真诚的爱意和期待,便像小芽儿一样迎着春风摇曳多姿起来。她写下一篇文章,题目是《善于发现美的钱老师》,文章结尾写道:“让我们跟随美好的钱老师,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做更美好的自己,以美好遇见美好,以美好迎接美好!”
毕业前夕,小姑娘的家长给我来信,信中写道:“……正是钱老师您与众不同的赏识与关爱,让一个原本在班级中并不出众的小姑娘也敢于表达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视班集体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家长,我绝对相信您会是她成长岁月中,时时会出现的重要贵人。您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今后的为人处世,您的教育理想与热爱一定会伴随着她一路前行……”
读到此信,我心释然。那一刻,我很骄傲,我没有辜负自己对生命和心灵的允诺。
想起我的另一个学生,毕业后没多久,因为太思念我们的班级,他情不自禁地返校。暑假期间,恰逢学校整修。他来到我们的班,发现了被丢弃在一旁的班牌,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将班牌抱在怀中,带回了家。他说:“钱老师,这可是我们班的班牌呀,是我一辈子值得炫耀的宝贝。”闻听此言,我感动至极。
每一届学生毕业,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会被学生冠以“永远的钱老师”的名号,而我们的班级群总是会被学生改了群名,取而代之的是“永远的QQ班”(因我姓钱,孩子们喜欢喊我“Q老师”,而他们理所当然自封为“小Q”)。
时光飞逝,总有一些记忆挥不散,会永远镌刻在心上:我们的班级,我们的青春记忆,我们的爱……
班级,是师生交相辉映的生命共同体,是教学相长的成长共同体。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舒展生命,生长智慧,生长精神,书写生命成长的故事。

本文作者:钱碧玉,曾获“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能手”“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属院校德育工作带头人”“无锡市惠山区十佳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是《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教师博览》杂志教育人物。所带班级曾 获首批“无锡市魅力中队”“无锡市优秀班集体”等荣誉。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130 余篇,著有《正思维正能量和正教育——魅力班主任的幸福教育生活》《不拘一格做老班》等书。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5年10月第10期[上半月]
编辑:孙彦晗
二审:董慧慧
三审:张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