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本质是筛选,最终选出学习能力强且自律的人。只要具备这两项能力,无论进入哪所大学,都能把学业学好。
普通孩子上大学后学不好,往往是因为发现大学与理想差距太大,容易陷入心理挣扎;而学习能力强、自律的孩子,会用自身能力快速认清现实,进而调整状态。
而且,这类孩子学习能力突出,接受新专业、新任务时没压力,再加上自律的加持,学习自然不会出问题。
可这些能力,大部分孩子恰恰没有。
就拿自律来说吧,把手机或者平板放孩子学习桌旁边,他会忍不住去看。
我家孩子算是自律了,每天主动完成各项作业。然而只要我忘记把手机取走,他就会偷偷看。
昨天晚上我去取快递,忘记收走手机。等我回来一摸手机,发现是热的。问人家,说是一道题不会,想着听会手机放松一下大脑(平时我允许他听喜马拉雅的内容)。
现在还能管一管,我们说不让动手机就听话。起码在我们视线范围内能做到。
所以我认为,比起成绩,孩子小时候,我们更应该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帮他养成各种好习惯。
预习:
课前必须预习,尤其是语文和英语。
老师课堂时间只有 45 分钟,讲课速度快,提前预习能让孩子对内容有印象,遇到重点时能着重听,学习中不会有听不懂的地方。
语文预习,要读三遍课文,划分段落,给课后生字组词语。
数学预习时看概念和例题,尝试做课后习题,争取做出来。有不会的题目就是有些内容没搞明白,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
英语预习是会读新课的单词和句子。

复习:
每天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花 10 分钟复习当天所学。
早上学过的内容,经过几个小时后容易遗忘,复习能帮孩子快速回忆,之后做作业会更顺利。
复习时优先看课堂笔记,笔记是孩子自己记过的内容,复习速度更快。
教辅书可以看,但内容相对多,花费时间长,建议放到周末看。

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专注和自律。
1. 自律
自律就是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控制自己不做什么。完全控制可能不太现实,但至少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
最初的时候可以靠制定计划督促,让他们明确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
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计划。如果是寒暑假,还可以制定假期计划。把每天要做的事列成表格,孩子完成一项就打个√,让他对要完成的任务一目了然。

这是我让豆包生成的,我们把要求告诉他,他会自动生成。
制定学习计划时要和孩子一起,毕竟是孩子要执行,跟他一起,他会意识到是自己做的计划,要主动完成。别小看“主动”,如果孩子愿意做,效率非常高。
并且一起制定计划,如果有他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及时调整。
建议刚开始做作业时,先做难度大的,比如数学这类需要动脑筋的。因为刚开始写作业时,孩子精力集中、状态好,做难题效果更佳。
2.用奖励强化自律
想让孩子自律,不能只靠说,还要有奖励。毕竟像我们大人,如果知道做某个项目有奖金,整个过程都会主动完成。
奖励可以和孩子商量,他想要什么,完成多少任务就给什么奖励。
比如8月20号前完成暑假作业,奖励他去玩一次卡丁车等等。
也可以完成一项任务积多少分,积分攒够后满足他一个愿望。
比如在9点半之前完成家庭作业,得一个积分,攒够5个积分可以去小卖部消费一次。

3.专注
专注,就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这时候,孩子不会磨蹭,学习效率非常高
现在对孩子最大的干扰是电子设备。我们告诉孩子,学习时专心,不把电子设备放在他的房间。
从小就让设备和学习空间分开,孩子能更专心写作业,不会偷偷拿来看。
除了电子设备,家人也要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安静的房间学习,家长可以陪着一起学,但学习时不要走动。
定一个番茄钟让孩子专心学习,比如 40 分钟。时间长短根据自己情况,有的孩子能专心时间长,就多点,不能就短一点。
这里推荐我给孩子用的这一款。非常方便,一扭就可以定时。到时间会有刺耳的声音。并且孩子也能随时看到计时的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约定好谁都不许走动,更不能送吃的、喝的给孩子,让他专心学习。
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上学阶段需要,孩子的一生都在用。越早养成,孩子也会越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