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为钥 解锁高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新范式
开心田螺
2025-10-24 22:10:12
0

□陈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也体现在文化艺术乃至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探索美育赋能、技术支撑与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范式,既是契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探索,也是响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具有深刻且长远的意义。

人工智能、美育与高校思政融合之必然趋势

在高校教育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支柱,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高尚情操以及丰富人文底蕴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政教育则肩负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使命,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要素。

将人工智能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中,既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统筹与教育方法的创新升级,又可依靠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契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美育与高校思政的深度融合,能为思政教育增添更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让学生在美的润泽中潜移默化地汲取思政知识。推动三者协同发展,不仅是教育技术范畴的革新,更是贴合时代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美育之创新路径

人工智能可以为美育拓展教学资源。人工智能可以冲破传统美育的资源壁垒限制,借助数字化技术把有价值的各类美育资源融入教学体系内。不管是古老的艺术精粹、偏远地区的特色文化,或是前沿的创新成果,都可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处理能力,以更直接、生动的样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样的美育资源中汲取灵感,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与创造潜能,让美育教学摆脱传统的书本、课堂以及实物展示的限制,转变为趣味盎然的探索征途,大幅提升美育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人工智能可以创新美育的教学方法。智能技术的引入带动传统美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借助VR和AR技术,学生仅需戴上设备,艺术形象便可呈现眼前,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于创作实践中深化审美体验,培养创新思维。合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使美育过程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还可以破除传统教学的局限,提升教学成效,造就美育教学的全新局面。

人工智能赋能美育与思政融合之多重效能

人工智能强化审美共鸣,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美育以艺术为载体,凭借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多样情感与价值理念,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高校可以在美育过程中注入人工智能的精准性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例如,当学生欣赏人工智能根据自己喜好推送的红色歌曲,或者一幅传递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绘画作品时,由美育带来的深切情感体验,会自然而然地迁移至思政内涵上。在此基础上,价值观不再是被灌输的抽象教条,而是在审美愉悦中主动获得的情感认同,思政教育由此实现从“入耳”到“入脑入心”的跃升。

人工智能拓展美育教学场域,推动思政教育内容内化。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工智能赋能美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润物细无声”的有效路径。一方面,高校可以打造智能化美育教学空间,通过设立数字创意工坊等,推动美育创作与数字科技有机融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构建数字化美育教学场景,借助智能技术,将壮观的红色博物馆、历史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沉浸式欣赏美、感悟美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人工智能提升美育交互效果,激发思政教育主体能动性。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人机协同进行智能情境创设,推动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打破“教师-学生”的二元主体灌输式教育关系,构建“教师-学生-人工智能”的三元主体协同式教育关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人机协同的交互体验,鼓励学生与人工智能共同参与内容创作,例如,组织学生围绕“科技强国”主题进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等。此类教学方式不仅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更能促进其对思政理论的主动阐释与意义建构。

人工智能构建美育实践育人新格局,在知行合一中推进思政教育发展。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美育通过融合审美判断与价值判断,可以促使青年学生将思政理念逐步内化为行动准则。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通过美育的桥梁作用,创新思政课程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机制。一方面,建立思政教师、美育导师、技术专家“三师”协同指导制度,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融入主题团日、社团活动与志愿服务,提升美育渗透力。另一方面,依托暑期“三下乡”等实践平台,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会需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远程美育教学,在乡村支教、社区服务等实践中推动美育成果有效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人工智能为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开辟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境界。面向未来,高校应主动把握数字化战略机遇,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更具感染力、渗透力和引领力的育人新生态,从而更好地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注:本文是广东省社科2025年规划项目(GD25CYS01)阶段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诗诗、金晨等多位明星校友!知... 两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北京舞蹈学院通州校区的建设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继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12公共政... 目录 1.考研真题 [AI电子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12公共政策分析》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AI...
雅思写作逻辑易断层?多款 AI... 雅思写作中,逻辑连贯性直接影响分数,不少考生虽论点清晰,却因 “缺乏过渡” 显得生硬。我实测 5 款...
天津师范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 天津师范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笔试 专业课面试 数据财产的类型 说一下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区...
省人大代表龚莉莉走进江科大讲授... 为深入推进“代表融入‘大思政’ 校地融合育新人”活动,10月22日,江苏科技大学邀请省人大代表、国家...
2026阜阳师范大学专升本招生... 2026年阜阳师范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 一、根据教育部考试文件,学校通知如下。我校不进行辅导班。 二、...
考公年龄放宽至43岁后,中年人... 你好,这里是Vista看天下【大胆开麦】栏目的第351个互动话题。 我知道你有很多话,憋了很久了。 ...
丰台云佐学区举办大中小幼思政教... 为推动全民国防教育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丰台区云佐学区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云佐学区...
校馆弦歌|在中国教师博物馆见证... 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雕像,主雕塑名为《师道》。整体造型为一方沃土、一种精神、一棵...
我的教授是我见过最会摸鱼的人 本文来自豆瓣小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由豆瓣用户@Skadi 授权发布 原文标题:教授车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