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期的文章下面,我们收到一些已为人父母的读者留言,说日常生活中会被孩子气到情绪崩溃。身为父母也知道应该调整情绪,但在疲惫、焦虑与孩子层出不穷的“挑战”面前,情绪的防线还是会一触即溃。
其实,在亲子相处的过程中,所谓的“不生气”,并不是指强忍怒火或逼迫自己麻木以对,而是说, 我们要试着从根本上理解情绪的来源,转变认知的视角,慢慢地去理解孩子,也理解自己。

不要在孩子身上
实现你的“期待”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发火,其实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期待不符。
我们希望孩子又快又好地写完作业,但他总是磨磨蹭蹭。
我们希望孩子能自律,合理分配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但他总是“流连忘返”。
我们希望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还是会大哭大闹。
……
但事实上,这类情绪事件的产生,往往只是因为我们的期待与孩子的状态,产生了一点点错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期待偏差”,我们总觉得孩子应该同大人一样听得进去道理,但事实上, 孩子的大脑结构仍在发育,他们不一定能听懂大人在说什么,也做不到像成年人一样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调整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放下“他必须做到如我所想”的执念,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在学习、正在成长的生命来看待,很多情绪就会慢慢松动。
就像一位博主说的, 要允许孩子无法完成我们的期待,他不是来完成我们剧本的角色,而是带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摸索着成长的独立个体。

学会课题分离
心理学家表示, 亲子关系中大量的负面情绪,源于界限的模糊。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入侵了孩子的课题,并将他们的课题所带来的焦虑,转为我们自己的愤怒。比如,孩子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出门,是孩子的课题;而确保孩子有适合这个季节的衣物可选择,是父母的课题。
想要避免因此产生的负面情绪,需要我们 停止“越位代劳”。比如当我们因为孩子拖延作业而火冒三丈时,往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他的成绩不好等于我的教育失败”,于是我们强行背负了本该属于孩子的课题。我们通过催促、责骂甚至代笔,试图缓解“我的焦虑”,而不是让孩子去面对“他的责任”。
其实,比起发泄愤怒, 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让孩子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明白自己的选择会产生的后果。例如:“我知道作业是你的事,如果你选择不完成,明天可能需要承受一系列的后果。”
学会课题分离后,我们自然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轻易愤怒。它让父母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也将成长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

给情绪找一个出口
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我们总是告诉自己“不应该生气”,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一边无法抑制愤怒,一边又用“我不该生气”进行自我谴责。这种内耗十分消耗心理能量,那些被艰难压抑的情绪,往往又会在某一个忍无可忍的瞬间,以更具破坏性的方式爆发。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它只是一个信号。当感到生气的苗头时,第一步其实不是立刻扑灭它,也不是把矛头指向孩子,而是停下来,向内觉察。尝试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现在感到生气”或者“我现在感到有些无力”, 通过给情绪命名,在自己和情绪之间创造一个观察的空间,给情绪一些沉淀的机会。
然后, 可以尝试问自己:“我的愤怒在告诉我什么?我希望孩子怎么样?”或许,你的愤怒源于“我对孩子的未来焦虑,而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我感到失控”;或许,你的无力感来自于“我付出了很多精力,却看不到预期的效果”;又或许,你只是太累了,孩子的行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到自己的情绪来源于何处,可以有效地让我们认清情绪是情绪,而行为是行为。 我们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行为在惹我们生气,而是这些行为触动到了我们的情绪。
与其带着情绪伤害孩子,不如先给自己一些时间调节。就像我们在说过的:带着情绪的管教,对孩子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所以,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情绪即将失控时,不如先打断一下,离开现场去做点别的。
暂时离开,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再用更温和的方式重新进入对话,而不是深陷于情绪漩涡。当我们想通自己要的是什么,再心平气和地表达,反而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就像一句话说的,柔和,很多时候会比强硬更有力量。
此外,你也要告诉自己:“作为父母,此刻感到焦虑/愤怒是正常的。”“我已经尽力了,感到疲惫和委屈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除了拥抱孩子,你也要拥抱自己内心的小孩,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 当你的情绪被自己看见、理解和接纳,它就会自然消散,不会再宣泄在孩子身上。
接纳情绪,是驾驭情绪的第一步。当我们停止与自己的情绪为敌,我们便获得了处理外部事件的能力。

夜读絮语
教育没有完美,只有觉察与进步。我们或许依然会生气,但只要找到方法,就会让负面情绪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我们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我们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定海神针,锚定孩子的情绪与他前行的路,也锚定着我们自身成长的方向。最终,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个更快乐、更有责任心的孩子,更是一个平和而强大的自己。
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广外发布26考研报名不符合规定名单!33人报名有误,请及时修改!(截至10月24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