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名体育特长生的求学之路,因一场体检风波戛然而止 —— 他参加 2025 年高考后,顺利被贵州一所大学录取,高考前的各项体检均显示正常,本以为能开启大学生活,却在入学后的大学体检中被查出 “色弱”。由于所录专业明确不招收色弱考生,学校最终决定取消其入学资格,让他返回原籍复读。这一结果不仅让考生陷入绝望,也引发了对 “谁该担责” 的追问:一年的青春与努力付诸东流,这样的代价对一个考生来说,实在太过沉重。

很多人疑惑 “色弱自己难道察觉不到吗”,其实这正是色弱的隐蔽性所在。与只能看到黑白两色的色盲不同,色弱患者能分辨红黄蓝等基础颜色,只是对部分色彩的感知存在偏差,且大多为先天性问题。从出生起,他们看到的世界便是 “经过调整” 的色彩,从未接触过 “正常视角”,自然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色觉异常。对这名考生而言,他此前从未发现自己有色弱问题,高考体检的 “正常结论” 更让他放下心防,毫无顾虑地报考了心仪专业,却没想到入学体检成了 “拦路虎”。

问题的核心,在于高考体检环节的疏漏。若高考体检时能准确查出考生的色弱情况,他完全可以避开限制色觉的专业,选择其他合适的方向,不必等到入学后才面临 “失学” 的结局。如今,大学以 “专业要求” 为由取消其资格,从规则上来说无可厚非,但对考生而言,这种 “事后补救” 的方式太过残酷 —— 他不仅要承受复读的压力,还要重新规划人生方向,而这一切本可通过更严谨的高考体检避免。网友提议 “为考生调换专业”,或许是出于同情,但大学专业调整涉及培养计划、教学资源等诸多问题,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起事件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先天性疾病的隐蔽性,可能在人生关键节点带来意想不到的阻碍。对考生而言,若有条件,可在高考前主动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尤其是针对色觉、视力等专业受限项目,避免因体检疏漏影响升学;对体检机构来说,更应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完善检测流程、提高专业水平,不让 “误判” 耽误考生的未来。毕竟,一场体检的疏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这份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