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在京举行
开心田螺
2025-10-30 20:00:12
0

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内青春期教育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年会主题为“青春期·转型期”,着重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个人成长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如何破解青春期教育难题,探索守护学生青春期成长新路径。

“青春期是生命跃迁的契机”

青春期成长年会由新学校研究会会长李希贵于2023年发起,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承办。据悉,自2023年首届年会举办以来,青春期成长年会已成为国内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窗口,累计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4所学校、机构和相关单位参与,共计225位嘉宾做了199场分享。三次年会累计有4280名教育工作者参与,提交论文916篇,其中获奖论文613篇。

据青春期成长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朱则光介绍,2023年年会的主题是回归与敬畏,核心焦点是价值重估。“青春期是成长的机遇,而非问题的代名词。教育者唯有摒弃救火式的焦虑与包容迷恋之心,面对生命的蓬勃展开,才能真正支持青少年收获青春的无限可能。”朱则光表示,2024年,主题演进为“成长敏感期&教育黄金期”,焦点转向了把握契机,强调在关键期进行精准干预,期待教育行为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布局”。

青春期成长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朱则光主持年会

“今年的主题演进为青春期、转型期,它的核心焦点是重塑范式,将青春期视为生命跃迁的契机,更憧憬修枝剪叶到滋养根系,更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当代青少年成长的核心特征。”朱则光说。

“今年大会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在青春期的成长转型,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系统的转型。”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沈祖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年会将青春期教育置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联动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脑科学、心理学等前沿理论,探索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解决方案,力求实现从“问题应对”到“主动护航”的教育升级。

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沈祖芸在年会现场做分享

育人者说:以“同行者”的身份与孩子并肩前行

年会现场,多位教育专家围绕青春期成长话题做了形象、深刻的分享。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在主题为“养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座小镇”的主题分享中提出,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培育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座丰盈的未来小镇,这座小镇里有老友驿站、青春打麦场、未来放映院、过来人信箱等,“这座小镇永远不会完工,因为每个孩子的困惑都是它的新建图纸。”这一形象比喻,得到现场嘉宾、观众的高度认可。

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在年会现场做分享。 主办方供图

“孩子青春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所谓‘问题’,都是这个年龄段不可回避、自然产生的,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坦然面对,把它看作正常现象。”王海霞指出,“一件微末小事,甚至他人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她特别提醒,青春期学生的对抗心理、脆弱情绪较为凸显,孩子们内心需要被重视、被认可的需求却常被忽视。

“青春期是一个转型期,学校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与青春期教育不是两张皮,而是要融在课程当中,融在学习当中,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实现成长。”王海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持续三年承办青春期成长年会,为全体教师在理念上达成共识,“一个就是全部,包容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持续创新,以未来小镇构建心理友好型初中学校育人生态,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工作者需转变心态,以“同行者”的身份前置性开展预防工作,“要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学生的视角做事,多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沟通桥梁,同时营造包容的学校文化,让孩子知道‘每次犯错都是成功的开始’,并给予他们丰富的选择,让他们在自主决策中持续树立信心,让校园里的每一份气息都滋养青春期。”

年会现场,参会人员在聆听分享。 主办方供图

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汪正贵在年会现场做了“发展主体性,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主题分享,强调“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让学生成为其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自己,就是个人和教育者的成功。

本届年会,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分享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成果。在课程设计方面,将青春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打破“德育活动与学科学习脱节”的困境。例如,在体育课中设计“四方拔河”等兼具挑战性与团队性的项目,让学生在竞技中学会沟通协作,同时释放压力。此外,学校还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针对“青春期是大脑二次装修”的特点,重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科学家”“设计师”等角色代入学习,以6周为单位完成一个能力培养闭环,“所有学习都要让孩子亲身经历、真实体验,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理解生命。”王海霞说。

“最好的课程,是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和彼此”

年会现场,李希贵重点就“为青春期构建关系力课程”做了主题分享。他从几幅图片谈起,指出“青春期不是现在才有,而是从人类以来就有,每一代孩子都有变化,但青春期从来没有变过,青春期不是一时的风暴,它是一种气候。”

李希贵表示,有的教育工作者不重视研究青春期“这个气候”,认为青春期是“暂时的风暴”,忍一忍、熬一熬就过去了,当学生出现若干本应在青春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行为时,就无法接受。“青春期渴望独立,渴望破圈,渴望认可,已经完全区别于小学生了。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青春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学校、教师、教学都有必要深入转型。”

在李希贵看来,无论是学校转型、教师转型、教学转型,都要靠课程来撬动,“只要课程转型了,三个转型就实现了,而且它必然会适应当前因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社会转型。”在他看来,通过课程来撬动各种转型,才能实现育人目标,“最好的课程,是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和彼此。”

新学校研究会会长李希贵在年会上做分享

本次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围绕“如何构建心理友好型学校文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除了知名校长、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得到APP公司联合创始人脱不花、育儿作家楼夷等各领域名家也到场奉献智慧。

李松蔚在“拥抱矛盾,跨越矛盾:青春期的社会情感学习”的主题分享中则指出,孩子在青春期面临内在矛盾、家庭矛盾、人际矛盾、发展性矛盾等四组关键矛盾,作为家长和教师,不应回避、无视矛盾,更不能奢求矛盾完全不存在或彻底消失,而应通过“拥抱”矛盾来化解矛盾,并最终“跨越”矛盾。脱不花在“沟通的技巧”主题分享中提醒在场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最小化的沟通四部曲包括倾听、读取、回应和共识等环节,层层往前递进,“即便如此,沟通中出现误解也是常态,我们把它当作常态,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误解与被误解,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同样如此。”

据悉,大会现场还展示了部分小微学校的创新探索,为不同类型学校提供了交流借鉴平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在京举行 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内青春期教育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年会...
光华师生面对面:共话青年就业与... 10月24日中午,光华管理学院“师生面对面”座谈会(就业与实践专场)于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201报告厅...
人大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 深秋的尾巴尚未完全褪去,初冬的微凉已悄然浸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银杏大道披上了一场绚烂的金色盛...
广州师教云课堂自考|第一次考试... 2025年10月25号,第一次参加考试,考试的前彻夜未眠,说不清楚什么原因,但就是一晚没睡。 定了6...
安徽多地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 由于2025年闰六月 2026年春节因此推迟至2月17日 过年时间晚了,何时放寒假? 目前 安徽多地...
继往启新航!第三届校团委办公室... 第三届校团委办公室成立大会圆满结束! 继往启新航! 2025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6法硕复试真题反馈431... 202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累计9年复试真题题库汇编;合计431题)-最新版绝密复试真题 四川省社会...
把“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会创造...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近来,浙江几所高校的师生,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如何把“会读书的人”培...
回顾:90后大凉山听障女孩,法... 前言 谭婷出生在四川大凉山,她是我国第一位“聋人律师”。然而,命运在她8岁时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职业本科零突破!宁夏职业技术大... 曾几何时,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还仅仅停留在成绩不好才选职校,但随着“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