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C教授斥责千人课堂,作业AI!就连道歉信也是AI写的...
开心田螺
2025-11-08 01:35:09
0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筱筱编丨KK

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一门名为“数据科学探索”的课程被发现了签到骗局。这门由统计学教授卡尔·弗拉纳根与计算机科学家韦德·法根-乌尔姆施奈德共同执教的课程,每学期吸引超过千名学生选修。

然而最近,两位教授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线答题系统记录的签到人数,总是远远超过实际到课人数。原来是学生们正在系统性作弊......

这门名为 《数据科学探索》(Data Science Discovery)的课程是UIUC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每学期都有超过一千名学生参与。为了提高课堂参与度,两位教授设计了一套看似严密的考勤方式:

每节课上,投影屏幕会生成一个独特的二维码。学生需要用手机扫描后,在九十秒内回答一道随机生成的选择题。

题目内容来自当天课堂内容,答案实时上传到服务器。这意味着,只有真正坐在课堂里听课的学生,才可能在短时间内答题成功。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系统,很快被学生们攻破。调查显示,大量学生通过微信群、Discord频道等渠道,将题目截图发给没到场的同学。于是,教室里坐着的人远比系统记录的要少。

当教授们联系了约一百名疑似作弊的学生要求解释时,他们收到了大量道歉邮件。起初,这些及时回复的邮件让教授们感到欣慰,直到他们发现这些道歉信的内容惊人地相似

批量生产的悔过书

大约80%的邮件,都使用了几乎相同的表达方式。那些看似真诚的道歉,竟是AI生成的。

学生们不仅用AI作弊,还用AI写道歉信。

10月17日,弗拉纳根和法根-乌尔姆施奈德在课堂上当面批评了学生们的这种行为。两位教授将这些“批量悔过书”制作成一张拼贴图展示给全班同学,每张卡片上都印着同样的结尾 “I sincerely apologize.”

From: Reddit

然而,学校并没有对学生采取任何纪律处分,整个事件的处理也比较轻描淡写,但该警告的都警告了。

在伊利诺伊大学的在线论坛上,一位自称是这门课程助教的学生透露,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除了签到作弊外,许多学生还会使用人工智能来解决相对简单的作业问题。

From: Reddit

另一位助教在reddit发帖称,人工智能生成的作业在总提交量中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学生们每周都要交一段75字的文字,结果,大多数提交内容 语法完美、逻辑流畅,但语气和内容高度相似。

更讽刺的是,AI在完成这些作业时往往使用了课堂上从未讲过的函数或方法,反而让作弊行为更容易暴露。

教授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在教数据科学,也在被数据化的学生群体重新教育

小红书也有博主分享了自己学生错用AI的经历:论文用的AI给的reference是编造的。根本查不到.....

图源:小红书

所以啊,大家别把AI的话全听进去了,自己不double check。AI也会犯错!

检测工具一定准确吗?

由于现有AI检测工具可靠性存疑, 教授们有时不得不依赖直觉判断作业真伪这种主观评判方式导致误判频发,一些诚实完成作业的学生也无端受到指责。

今年初,明尼苏达大学博士生Haishan Yang就因此遭遇学术危机。

这名33岁的卫生经济学博士生在参加一场8小时的预备考试后,被四位教授认定“答案风格不符”,并因AI检测结果异常而被校方开除

考试规则明确允许使用书本和笔记,但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然而,四位教授在阅卷过程中,单方面认定他的答案"风格不像他本人",且部分内容偏离课程重点。 教授们使用ChatGPT生成对比答案,并借助AI检测工具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作弊的结论。

Yang坚决否认这一指控,并将学校告上联邦法院。他在诉讼中指出,调查过程存在严重瑕疵,部分证据被修改,自己也没有获得公平申诉的机会。他特别质疑AI检测工具的可靠性,认为这种检测方式对英语非母语学生存在系统性偏见。

明尼苏达大学对此事的回应显得格外强硬,校方以隐私法为由拒绝透露细节,坚称自己是"严格按规矩办事"

双方各执其词,关于这件事情的后续和真相,我们也不得而知。但由此大家可以看到校方对于使用AI生成学术内容的态度。

在Reddit等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分享自己被误判的经历。一位学生写道:

我出于好奇,把上学期自己写的期末论文放进Grammarly的AI检测器里检测了一下,结果它说我这篇完全原创的论文有三分之一是AI写的。

这些检测工具的工作原理通常基于文本特征的统计分析,比如词汇多样性、句子长度变化、文本连贯性等。 不过这种检测方式存在明显缺陷。非母语作者的写作往往表现出较低的语言变化性,这恰好与AI生成文本的某些特征相似,导致误判风险显著增加。

效率至上的诱惑

当下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繁重的课业、兼职工作、社交活动,以及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AI成了一个难以抗拒的快捷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篇需要数小时完成的论文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复杂的编程问题也能瞬间解决,甚至连最需要Reflection的反思性作业都可以交由AI代劳。

当思考的过程被省略,当创造的乐趣被剥夺,教育的本质正在被悄然侵蚀。大学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塑造完整的人格

当学生被发现作业由AI生成时,学生们通常表现得十分惊讶。不是惊讶于自己的作弊行为被察觉,而是惊讶于教授竟然能够分辨出人工智能的写作......

并且学生们的深度阅读长篇文章的能力正在衰退,即使在顶尖学府中,认真阅读超过十页论文的学生也越来越少。把文章丢进人工智能工具,快速浏览摘要成了新的学习方式。这种表面上的高效率,实际上是对深度学习能力的损害。

当工具变成了主人

人工智能本应是辅助学习的工具,但现在却有反客为主的趋势。它在编程、资料检索、数据分析和内容总结方面确实能提供巨大帮助,但当学生连最基本的思考都要外包时,教育的根基就开始动摇。

以哲学学习为例。人工智能可以完美总结尼采"上帝已死"的观点,但无法传递原著中那种挑战传统的勇气和反叛精神。它可以罗列存在主义的基本理念,但无法让学生体验与伟大思想对话时的那种智力震撼。

人工智能能够提供信息,却难以传递体验;能够总结内容,却无法替代思考。

教育本质的再思考

思维能力的训练、人格的塑造、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些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当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时,他们不仅是在欺骗教授,更是在欺骗自己。他们剥夺了自己面对困难、挣扎思考、最终突破的成长机会。

其实使用AI帮助节省效率是好事,也是AI存在的意义之一。但是一味依赖AI,取代自己的思考的过程是不对的。

对留学生而言,这场AI浪潮更具讽刺意 在非母语的学习环境中,AI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它能纠正语法、优化表达,甚至帮你改出“native speaker”的语气。

但问题是当你让AI替你思考,你还在学习英语吗?

语言学习的本质,不是掌握语法,而是通过语言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如果所有表达都交给AI,留学的核心价值「用另一种语言思考」就此失效。许多留学生最初选择出国,是为了跳出舒适区、拓展认知边界。

AI的崛起,是教育的危机,也可能是一次救赎。它迫使人们重新定义人类独有的能力。困惑、挣扎、思考、创造,这些不可复制的体验,将成为学习最珍贵的部分。

未来的课堂,也不再是比拼谁掌握更多知识,而是比拼谁能更好地提问、思考、共情。而对于每一个在异国求学的年轻人来说,留学的意义,也许从来不在于“学到了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在这个过程里,成为一个更深刻、更有思想、更真实的人。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老师: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 近期,一首《没出息》火爆全网,不仅魔性洗脑,还衍生了各年龄段、各职业的版本。而大学老师这个职业似乎也...
“红韵巡礼 烽火前行”文明实践... 11月4日,一场以“红韵巡礼 烽火前行”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贵阳市实验小学未来方舟分校展开。本次活...
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 11月6日,由省教育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苏州市教育局承办的第二十届江苏中...
南方科技大学就业真相调查(五)... 本篇是南方科技大学就业数据调查的第五篇! 今天主要分析这所大学的整体升学数据,我整理了2019-20...
林深寻微研有径 新筠拔节向青云 大象新闻记者 张英 通讯员 杨蓓/文图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其成长速度与专业高度,直...
【巾帼普法】一组图带你读懂《家...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2...
事关2026年高考招生,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26年...
强化文化课要求,限定保送专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艺术类专业设考前辅导“禁区”;保送生必须经过考核;首次对综合评价招...
想让孩子保持创造力,牢记“两不... 文/婷妈 幼儿园手工课上,五岁的糖糖把彩泥捏成怪异的外星生物,却遭到旁边小朋友嘲笑:“你做的是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