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在体制内上班就是公务员”,但真相往往让人当场懵住——你以为的“铁饭碗”,可能根本不属于公务员体系!
为了不再让大家被概念绕晕,我们把公务员与其他体制内群体做一次通俗、准确、可落地的讲解。看完这篇,你就能清楚判断:自己、家人、对象、朋友,到底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
依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关键条件:1?? 依法履行公权力、从事公务活动2?? 职位纳入公务员编制体系并由国家财政保障
换句话说,不是穿正装坐办公室就算公务员,也不是在党政部门旁边工作就一定是公务员。
??以下八类人员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
如常委办、组织部门、政法机关中承担政策研究、决策执行、党建管理等核心职责的干部。注意:一般辅助文秘、行政助理等若未纳入公务员编制,不算公务员。

如常委会机关、专委会从事立法研究、监督审查等专职岗位人员。兼职的人大代表属于社会职务身份,不等同公务员。
涉及政策制定、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岗位,包括政府及其部门的管理人员与执法人员。但部分服务型岗位如驾驶、物业、文秘等若未入编,不属于公务员。
主要负责议政调研、提案办理、监督协调等专职工作的人群。
负责反腐败监督、调查取证、审查处理,属于公务员范畴。同样,仅做事务辅助工作且未入编者不属于公务员。

包括法官与法官助理等承担审判职责的岗位。书记员、文档管理、行政支持等岗位未必属于公务员身份。
包括检察官及相关办案辅助岗位人员。同样,行政后勤岗位不必然属于公务员。
必须同时满足:? 行使一定公权力? 经正式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群团力量、管理型机构等。未满足条件或已经取消参公资质的单位人员不属于公务员。


? 工作地点在政府机关? 穿职业正装? 工作稳定且与政府紧密相关? 社会认知模糊、宣传标签不清
?? 重点一句话:是公务员看“编制性质”与“履行的权力”,不是看“在哪上班”。
1?? 查看岗位信息,认准“公务员编制”字样2?? 不盲从“体制内=公务员”的观念3?? 明确职业发展与收入预期4?? 分辨:事业编 ≠ 公务员 ≠ 国企编
只要方向正确,不是公务员也同样能过上稳稳的人生,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体制身份并非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别再被标签误导。职业没有高低,只有合不合适。
上一篇:女教师临近退休,学校照顾评上副高,而要她提前退休,又反悔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