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她和她队友都是复旦硕士(本科也是复旦)。
这基因不差吧?
就按照智商均值回归
定律,孩子也不至于成为学渣吧?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孩子从小成绩就不好,去年中考,成绩惨不忍睹,没有高中可上。
今年是“复读”状态。
按我朋友的话说,依旧不主动学习,全靠父母压着。
孩子就属于网传的“四无”——
学习无动力、做事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
学习无动力:
学习上被动、依赖,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督促就不爱读书和思考;
做事无兴趣:
对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人、事、物没有兴趣,喜欢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中;
社交无能力:
孩子不擅于人际交往,缺乏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
生命无价值感:
是指孩子没有自我存在感,没有人生的追求,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积极的成就感和意义感。
我朋友也很郁闷。
她也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为什么不努力?
昨天,她和我说,她已经把孩子送到老家的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早上五点四十就要起床。
我说:
“睡眠不足啊,这是不是睡眠剥夺
?”
她叹了口气: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很明显,我这话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味,她不想谈什么睡眠的问题。
我死皮赖脸:
“能多睡还是要多睡一会儿,昏昏沉沉能学啥?”
她说:
“这所学校是一位退伍军人办的,要求非常严格,我就是要让他感受一下苦。”
我依旧作死,又说:
“很多人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拼命想去好的城市或好的学区、好的学校,你反其道而行之啊。”
她说:
“在这边,就是要拼命才能走出去、考出去,我俩不就是这样出来的?就是要让他感受一下这样的氛围。现在不苦,将来更苦。”
我又问:
“那宝贝是什么态度呢?”
她说:
“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啊,你怎么安排人家怎么做,但就是不用心啊。看成绩就知道了,没有任何进步啊。”
我岔开了话题,聊了聊其他。
最后,
她鼓励我:“你要给你家儿子树立好目标,现在只有博士才算有含金量,还是要考个博士的。”
我说:“随他自己吧,都长大了,再说,我们那时候,也没啥目标呀。”
她说:“再大,在我们面前也是孩子啊,经验也不足啊,就像我们那个时候,就是因为见识浅啊,不懂啊。”
……
教育理念,这个东西,真的和三观一样,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而孩子也一样,基因秉性等也完全不同。
我见过在父母严厉的约束下成才的孩子,我也见过“放养”的孩子一样成才。
我也见过被父母管得很严的孩子摆烂的。
——从小就被安排必须学这个学那个后,积极性没了,也根本没有自驱力,到了高中就开始摆烂。
我更是见过放养的孩子长歪的。
——什么事情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孩子不喜欢的就坚决不做。孩子就特别任性,不讲道理了,也一样看不到自驱力的影子。
题主问:
而我家女儿才小学五年级就想躺平。
我就想问问这孩子,凭什么不努力,她们是什么心理?
——“躺平”是一种妥协、顺从、放弃、自我矮化、不努力、不追求、不作为、不反抗的态度和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认知决定情绪和行为。
孩子之所以出现“躺平”的行为,
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自动负性思维
,
最重要的一点是;
自我成长内驱力不足,
缺乏人生目标和做事的激情。
虽然“躺平”存在各种原因,但与不当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
采用控制型和忽略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和进取心。
表现为消极、被动和依赖,持有的是固定性思维,喜欢待在“舒适区”,不敢面对挑战,没有坚毅力,缺乏掌控感和成就感。
——《积极养育: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图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