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作文真题
01
作文真题:
材料五
“自古完人何处寻?用才尽可效西邻。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这首诗中引用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西邻之人根据五个儿子的不同情况,适当安排活计:让质朴老实者务农;让机智敏捷者经商;其中失明者,因记忆力强,让他去学占卜;驼背者,分派他去搓麻绳;跛足者,叫他去纺线。西邻之人的合理安排,使得五子各得其所,均无冻馁之虞。
问题:
材料中的“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请参考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6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认识深刻,分析具体,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800~1000字。
02
写作分析:
解读一下材料五,开篇就是一首古诗,把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领悟好,写作的中心观点就能得出。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哪里能够找到完美无缺的人呢?(强调的是人才客观现状)在使用人才方面,完全可以效仿西边邻居的做法。奉劝大家要参悟透彻人才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这样自然就会有像云朵一样众多的人才涌现出来。(全诗的主旨)
可以看出整首诗围绕人才的特点与任用展开,强调不要苛求人才的完美,而是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的长短,从而实现人才的有效任用。
再分析材料中西邻之人的故事,结合当下人才工作实际,大致可以得出写作的中心论点——在新时代人才工作中,必须参透人才的长短之理,合理用才,才能让人才大量涌现。
接下来就是分析如何参透短长理,找出分论点。如果对人才工作比较熟悉,很容易就能够联想到识才、育才、用才这几个方面内容。材料中西邻之人也正是做到了识才、育才、用才,才能使几个儿子“均无冻馁之虞”(全都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所以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可以得出,分论点1:要精准识才;分论点2:要培养人才;分论点3:要合理用才。
03
参考范文:
做好人才工作,助力新时代发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当今我国经济高速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各类人才。因此,我们应秉持开放的格局与包容的胸怀,精准识才、用心育才、合理用才,做好新时代引才聚才工作,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中心论点)
精准识才,练就识才有眼之能。(分论点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识别人才并非易事,需要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人才具有多样性,其能力、性格、特长各不相同。只有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人才,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识才渠道,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选拔方式,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实际工作考察、项目实践检验等,全方位观察人才。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陈旧观念,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核心标准。如此,方能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人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用心育才,尽显留才有心之举。(分论点2)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场持久战,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优秀人才至关重要。一些发达地区,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当地产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既满足了产业发展需求,又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只有用心培育人才,才能让人才茁壮成长,扎根于这片土地。
合理用才,成就用才有胆之功。(分论点3)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合理使用人才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西邻之人根据儿子们的不同情况安排活计,让他们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了解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让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专注研发工作;在管理岗位,选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让我们精准识才、用心育才、合理用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的人才力量。(来自于公众号:老林考公秘籍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