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学科语文真题与鸿知考研网答案
2000-2025年华东师范大学847文学基础(A)考研真题试卷
2010-2025年华东师范大学847文学基础(A)考研真题答案【24只有解题思路】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847文学基础(A)考研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
1.汉魏风骨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宏大,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不、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徐干、阮瑀、应场、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维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道劲而著称,并具有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2.缘情说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缘情说是主张诗歌的审美特性是通过绮丽的形式来表达人的情感的理论。中国美学史理论之一。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李善注:“诗以言志,故曰缘情。”先秦时已有“诗言志”之说,将诗歌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但当时重于诗的政治教化,忽视其抒情性质、以情动人的特点。汉代儒家文艺理论也指出诗为“吟咏情性”的产物(《毛诗大序》),但又强调其政治教化作用,反对强烈的情感表现。至汉末魏晋时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左传》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鸡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1、叙事手法的多样性: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共用了29种叙事手法,虽分类略有繁琐,但可见《左传》叙事手法的多样性。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像一个故事讲述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大里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不仅如此,《左传》有的叙事记言,明显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而是出于测或虚构。
3、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2、简述审美批评的基本特点
【鸡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审美批评,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属于情感性评价。主要分为伦理批评和社会批评,审美批评往往附属于伦理批评,甚至也附属于社会批评。审美批评往往附干伦理批评,其至出附画于社会批评。它作为一种形态而言的
鸿知考研网推荐背诵笔记与习题答案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
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