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厦大 810 民法学和刑法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民法学部分
简答题
1.简述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民事权利的保护根据保护措施性质的不同包括公力救济和私立救济。
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包括了:
(1)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判决或者仲裁也可以依法请求有关的国家机关给予保护。
(2)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私力救济是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自身的实力,通过实施自卫行为或者自助行为来救济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主体可以以法律许可的方式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保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等。
①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自卫行为。其构成条件包括:现实性;违法性;针对性;目的性;不能违反比例原则。《民法典》第 181条第1款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即在面临正在遭受的不法侵害,制止侵害的行为,免除行为人责任。但正当防卫须限制在必要限度以内,超过必要限度的《民法典》第 181条第 2款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②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有:a.危险的紧迫性;6.避险措施的必要性;。.避险行为的合理性。紧急避险保护的是合法利益,损害的也是合法的利益(第三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职其轻,必选所保护的利益必须要大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第三者的利益。
③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情况紧急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毁损或拘束等强力影响,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自助行为仅在公力救济无法及时发挥作用时方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