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量裹挟写不好人生的脚本
阅读提要
流量狂热之下,一些人无所不尽其极,什么话题热就炒什么。如果考低分获点赞,炒流量无约束,那谁还愿意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用汗水浸湿衣衫的奋斗去书写人生脚本呢?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近日,一名高考288分的女孩获得网络极大关注。起初是高考分数揭晓时,家人面对288分,不仅没有觉得分数低,反而为她庆祝,“不管分数好坏做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但在这一视频走红网络,被媒体大量转发后,网友却发现“女生考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存在刻意炒作之嫌。
相对于高分炒作、状元炒作,低分炒作同样不可取。正确看待高考低分考生,倡导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不让分数成为考生的标签,本是一个积极议题。可是,一旦这个议题背后裹挟着流量渴望、夹杂着捷径欲求,就会让这个议题的设置变味、走形。流量狂热之下,一些人无所不尽其极,什么话题热就炒什么。如果考低分获点赞,炒流量无约束,那谁还愿意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用汗水浸湿衣衫的奋斗去书写人生脚本呢?
网友之所以质疑之声排山倒海,是因为很多人内心有着价值基准线。这条基准线,就是人们对该追求什么,该弘扬什么的基本共识。广西的“扁担女孩”刘燕,被拍走红后表示不需要资助、想回归正常生活,丝毫没有拿流量说事。武汉的体育考生钟一男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却没有选择悠闲度过假期,而是穿上骑手服送外卖,希望通过劳动为父母买礼物,给自己旅游攒点钱。当年的云南考生林万东,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工地上搬砖头,如今这位“搬砖男孩”选择回到云南大山里,成为乡村振兴征途中的基层干部。这些脚踏实地的人生选择,无关流量,无关浮名,让青春深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关乎教育、关乎青年的话题,总是有很高的讨论热度,因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关乎青年的气象、国家的未来。日前,新华社刊发《习近平的青春观》一文。文章写道,“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气、暮气、邪气。还有一些青年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耽于空想、怠于实践,甚至幻想着天上掉馅饼、一拳砸出个金娃娃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心理,任何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心态,对国家和民族发展都是有害的,对青年个人成长也是不利的。”
面对纷繁的网络世界,如何不被泥沙裹挟,不被浪潮吞没,需要我们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那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幻想,那些钻空子、抄捷径的小聪明,冲击的正是我们需要维护的价值堤坝。
对于一些炒作蹭流量的行为,我们并不主张伤害个人尊严,甚至侵犯个人隐私的大张挞伐,而是要引以为戒,倡导正确看待流量,正向使用流量。不被短暂的诱惑冲昏头脑,守住精神世界的价值高线,人生就能经受更持久的考验,更加接近心之所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