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8月1日,我校成功举办第十四期“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特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教授作专家报告。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70位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以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由教育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高申、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亢志勇共同主持。
孔留安教授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指出学校锚定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宏伟目标,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针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构建了“2+1+1”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他期待通过工作坊搭建的交流平台,与各高校共同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路径,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维和作“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思路”专题报告。他系统分析了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特点、主要机制以及人工智能对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影响,强调机制变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马陆亭作“地方高校的办学与教学”专题报告。他深刻解读了在“大学之变”与“时代之变”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教学范式变革和高等学校结构化育人等内容,强调高校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从传统的“象牙塔”走向社会服务,主动构建数字时代新形态下的教育新范式,着力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郭建如作“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他从教育体系重构、培养模式变革、实证研究结果等维度,系统阐述了产教融合在构建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及推动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指出,产教融合既是高等教育体系重构的宏观趋势与有效路径,更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杨保成作“聚焦产业需求 深化综合改革 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创新”专题报告。他立足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明确专业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奠基石,深入剖析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专业结构适配度不足、人才培养支撑度薄弱、质量标准体系化欠缺等突出问题,重点阐释了黄河科技学院在破解这些难题方面的综合改革思路和实践探索成果,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在经验分享环节,教育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海霞以“产业需求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主题,详细解读了我校创新构建的“2+1+1”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和实践经验。兰昕等九位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了专业和课程建设经验。
课程改革核心团队聚焦“产需脑图绘制”“课程开发与建设”“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教案设计技术与方法”三大模块,通过理论讲解、分组实操、现场指导等方式,助力参训教师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转化,提升其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中的创新能力。
结业仪式上,李高申为参训教师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李高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人工智能重构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教师应坚守教育初心,主动求变,将AI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助推器,着力提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他期待与各兄弟院校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训期间,参训教师实地考察了数字化展厅、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创客工厂、冰雪馆等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