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书记、校长是教师发展的关键引领者,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实施者,是党的教育方针“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者。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进征程中,书记、校长“有何作为,应当何为,如何有为”至关重要。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时代意义,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展现全市教育系统踔厉奋发的风貌和各学校书记、校长的风采,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开展主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好校长”的“校长谈”活动,为书记和校长们分享教育感悟、讲述办学经验、交流治校心得、弘扬教育家精神、共谋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平台。今天推出第十七期,由谯城区赵桥学区中心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书云分享《家校共前行 同筑教育梦》。
我是谯城区赵桥学区中心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书云。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场家校携手、温暖同行的旅程。“家校共前行,同筑教育梦。”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和同事们推进家校共育的一个目标。
家校共育明方向
我到赵桥小学任职的第一天,就暗下定决心:干就干好,努力办好让家长满意、学生乐意、老师如意的学校。3年来,我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梳理办学治校思路,让自己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信赖的“领头雁”。
为此,我校坚持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以家校共育为轨迹,画出最美的家校同心圆。一进校门,你第一眼就能看到右手边墙上醒目的办学目标:家长满意;学生乐意;老师如意。家长只有对学校满意了,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让家长放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次学校开家长会,我都跟家长们承诺:只要把孩子送到赵桥中心小学,我们就会让孩子在学校吃好、玩好、心情好、学习好。为此,我们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确保食堂每天都能根据学生口味搭配不同的饭菜,保证营养均衡,让孩子们爱吃。我和老师都轮流陪餐,随时关注孩子的就餐情况,并及时向食堂反馈。
我们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发展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校积极探索“一校多品”的社团发展模式,成立了口才、音乐、舞蹈、花样篮球、英语等社团。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社团,可以充分发展特长,丰富课余生活,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养,让校园时光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学生在社团活动实践中增强了团队意识,拓展了人脉,提高了沟通、组织、协作等能力,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我校注重激发全体教师的教学热情,为他们安心教书育人创造条件,让每位老师在学校工作都感到幸福;激活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他们展示风采搭建平台,让每名学生在校园学习都感到快乐。当然,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为此,学校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共同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为未来发展奠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我们定期分年级开展家校共育活动。老师利用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家长互动,共享教育资源,及时解决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农村学生家长时间不固定等实际,学校开展流动家访,田间地头、门前屋后,都可以看到老师家访的身影。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坚持,我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初显成效。首先,家校经常互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和老师,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其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善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再次,家校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关爱学生守初心
在一次家访后,四(3)班李同学的家庭情况曾让我很揪心。他父亲在狱中服刑,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生活拮据。我经常到他家中,与其母亲沟通,了解实际困难。为了让李同学树立信心,我在周末把他带到家里,为他辅导功课。在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中,李同学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还主动承担起班长的职责,配合班主任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我由此深刻体会到,当你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时,他能感受到这份爱,并将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五(1)班的方同学,因父母离异而深受打击,成绩一落千丈。为了帮助她走出困境,我先与其父母沟通,希望他们在精神上多鼓励孩子,并定期到校看望,让她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还在。同时,我鼓励其他学生多与她交流,帮助她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我也经常找方同学谈心,用生活中的例子开导她,让她明白父母离异不代表不再爱她。经过多方努力,方同学逐渐恢复了笑容,学习也回归正常状态。我深知,作为校长,不仅要带好一批老师,还要教育好一群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情感上得到支持,他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有一天,六年级的一名女生哭着找到我,递给我一张纸条——一名男生写给她的“暧昧”话语。我的第一反应是立即到班里批评该男生,但转念一想,这样做可能对其未来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处理这种青春期问题,需要智慧和爱心,不能粗暴地一批了之。于是,我冷静下来,让女生先回去,并告诉她我会妥善处理好此事。经过细致思考,我先与男生的父母进行沟通,掌握其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又侧面了解其性格特点。我针对该男生的性格特点,与他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没有直接指责其行为,而是从关心和理解的角度,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女生带来困扰。我告诉他,喜欢一个人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方式表达,才是正确的选择。同时,我也联系了女生的父母,肯定了其在校表现,建议其父母共同进行安抚,让她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男生的行为也没有恶意。我又鼓励该女生要专注于学习,不要因此而影响情绪和学业。最终,二人都明白在这个年龄最重要的就是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
以上这三个事例,都充分说明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开展的多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一些家长主动为学校运动会服务,到食堂帮助包水饺……
锚定目标不止步
我们结合实际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逐一进行家访,并围绕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需求召开家长会,了解其生活环境、家庭监护情况。学校对残疾儿童康复进展及特殊需求进行评估,回应家长诉求,提供及时帮扶,组织送教上门、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给予情感关怀与教育支持。依据儿童残疾类型与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开展认知、语言、生活技能等课程教学,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在教育的温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看到成长的希望。
我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在全体老师的支持和学生家长的配合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作为校长,我会更加扎实有序地把这项工作推深做实。目前正筹划搭建“在线平台”,方便家长与学校快捷沟通互动。对个别问题学生,我们将跟踪记录其成长轨迹,帮助家长更加及时有效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饱含中国智慧的话,一直激励着我。未来,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将会遇到新的困难,但我的教育初心永远不变。在新征程中,我将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教育使命,让家校共育工作提质增效,努力把家长关心的小事做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统稿:张秀礼)
编辑:郭洋彤(实习)
审核:张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