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衡量学者成就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学者能否在高校在研究领域立足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如果数量加质量领先的话,那么可能无论在科研甚至项目的获取上都很有保证。
但是您能想到,这种事情对于挪威诺罗夫大学学院一位教授而言,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他以“惊人”的速度发表着论文,平均下来每3天就能产出一篇,堪称挪威科研界乃至全球科研界的“高产王”。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也因大规模的撤稿事件而声名狼藉,更成为近年来挪威论文被撤稿最多的学者。一连创造了两个记录,究竟是如何样的神人?
当地媒体显示,这位教授名叫塞菲丁·卡德里,拥有黎巴嫩大学到法国的多所知名高校的学历,拥有博士学位和人类发展学(HDR)学位。从他发表的论文方向来看,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数据科学、技术教育、系统预测等多个方面。
截至今年8月2日,他已经参与撰写了41篇论文。而自2020年以来,他名下的成果已超过700项,其中论文占据了大部分。
据挪威内陆大学图书馆员佩尔·雷夫塞思的核查,卡德里在2021至2023年间共发表了385篇研究论文。这意味着,他平均每3天左右就能发表一篇研究论文。而在挪威,科研人员每年发表论文的平均数只有1篇左右。放到中国,很多科研大佬一年也发不了2、3篇。
不过,卡德里的高产背后,其实是在卡BUG,有着一套特殊的合作模式。他的多篇论文中出现了相同的合著者,主要与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和沙特阿拉伯,每篇论文通常有7至8位作者。虽然很多人都这么搞,但是如此高产,像卡德里一样的还是屈指可数。
同样,根据“撤稿观察”数据库显示,自2022年以来,卡德里被撤回的合著论文达13篇,此外还有1篇论文已被编辑部表达关注。要知道,在学术圈,基本上稍有论文会被撤回。因为论文被撤回,意味着期刊不再为研究结果负责,不仅表明该研究不可信,也表明期刊当初的审核是有问题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期刊不会这么做。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被撤回的论文有一个共同点:均发表在由客座编辑负责的特刊上。部分被撤稿的论文还与出版社Hindawi相关。卡德里曾在Hindawi旗下期刊发表论文,如今其中多篇已被撤回。2021年,大型出版社Wiley收购接管Hindawi后,发现了诸多问题。原因是怀疑这些论文出自“论文工厂”,以及存在“同行评审造假”等。
不仅仅是挪威,就算是在我国,同样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下,论文数量往往成为衡量学者成就的重要指标。然而,这种评价体系也导致了一些学者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甚至买论文、抄论文……
事实上,高质量的论文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深入的研究。为什么顶会论文值钱,就是这个原理,甚至很多论文如果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就根本做不出数据。而有的论文作者拿别人的数据抄抄,就妄图收获好的结果。
想要遏制这种歪风,只有从严处罚,仅仅是撤稿,实际上对其影响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