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潋滟,叠翠流金。2025年9月18日下午,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朱煜名师基地与浦东新区杨峥小学语文工作坊的老师们齐聚明珠临港小学,共同迎来了新学期的首次教学研讨活动。这是一场与秋日的浪漫邂逅,更是一次聚焦文学性文本教学的深度思辨。
首先,建平临港小学的唐悦老师带领孩子们踏上了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唐老师在教学中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自主圈画难读、难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明朗”一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通过默读、画句、交流等方式,唐老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光泽、图案等不同方面感受水泥道的美。重点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通过贴板书、联系生活等方式深化理解,体会“凌乱之美”,感受自然之美。整堂课以“发现美——感受美”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力求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紧接着,明珠临港小学的周丽老师用一场《秋天的雨》,为大家送来了一曲清凉而丰饶的秋之赞歌。教学中,周老师充分利用了课文清晰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并发现每个自然段是围绕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周老师以“五彩缤纷”为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关联生活实际、借助图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在理解中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内涵。课堂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想象画面,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通过理解提升朗读表现力,使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体会语言的节奏与意境。
两节课观摩结束后,朱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与建议:
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很好的个人教学素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段教学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但是还需优化提问方式,在学习写景文章时,询问学生阅读后的感受可能超出他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难以回答。建议教师调整提问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周老师在课堂上很好地把握住了文本特点,每段开头都有概括性语言,容易让学生抓住关键点。她通过梳理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文章,将词语理解、词语扩展、说话练习等与背诵环节相结合,教学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总体要求。建议教师可以从写法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表示颜色的词再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感受。
杨峥老师也对两节课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赞扬了唐老师注重教学设计的细致与全面,强调每个教学环节的周到考虑,但同时也建议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如通过提问和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来加深对难懂词语的理解。对于周老师,他表达了高度的欣赏,认为其成熟的教学设计有良好的坡度,特别是运用AI辅助教学,显示了其老练和对技术的熟练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活动最后,朱老师对上学期基地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本学期基地的学习与研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明确的要求。秋风拂过临港,思绪却已生根。此次名师基地活动如同一粒饱满的种子,在所有与会老师的心田播下。我们期待,在朱煜名师基地的引领下,这份对语文教学的匠心与热忱,必将如秋日硕果,累累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