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大学消息,8月2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誓师动员大会举行。从“新中国的新大学”到“新时代的新校园”,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已进入最后倒计时。10天后,28个教学机构将正式进驻,4000余名2025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将报到入校,在新校园、新征程上书写“先锋”新答卷。
据介绍,按照“整体立项、分期实施”的原则,中国人民大学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从西向东推进通州校区建设。首个建设项目北区学生宿舍一期于2019年3月正式开工。2024年9月,通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进入先期运行阶段。
▲2024年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大会举行
先期运行以来,通州校区运行平稳、生机勃勃,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52次,参与人数近3.9万人次。
这一年,学校持续关注师生需求和意见建议,组织交流座谈、需求调研活动33次,及时发布通州校区问答和各类信息;认真研制校区未来三年使用方案,细致谋划校区建管用衔接和协同机制;制订涵盖18个方面、52个关键点的校区“管”“用”体系和包含30个领域、近150项工作的暑期攻坚任务清单。
8月11日起,通州校区进入全要素运行测试期。学校建立零延迟闭环响应机制,细化风险点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日召开工作调度会,组织覆盖各场景的压力测试,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边推进、边整改、边优化,推动问题动态清零。
即将入驻通州校区的28个教学机构,基建运行保障体系、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安全稳定保障体系、教学与培养工作体系、迎新与学生工作体系、校区管理运行机制等六大体系主责单位和20余家参与单位统筹安排工作力量,到通州校区开展相关工作。
为确保教学、科研、办公等功能顺利迁入,各教学机构组织工作专班实地调研踏勘,详细测绘教学楼各功能区分布,研判教研室、资料室等空间使用需求,并针对特殊教学与研究场景反复打磨功能方案,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空间划分方案,确保“空间到位即启用”。
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通州校区将开设944门课程。学校将从智慧教学、空间利用、导学关系、实践模态、培养改革五个维度,推动“以学为中心”搭建高密度高强度的知识训练体系,打造“新技术、新空间、新关系、新实践、新发展”的全新研究生培养改革体系。
据此前消息,通州校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支持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之举,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阵地、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和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窗口,未来是学校的主校区。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