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
金秋九月,蓟门桥迎来了你们青春的身影。当你们踏进这座以法治精神为根基的学府,便已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七十余年光辉历程的新见证者。在此,我们谨以最诚挚的热情,欢迎你们加入法大大家庭!
研院简介
9.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3年,首任院长系“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法律史学家张晋藩先生。研究生院建院以来,已培养各类研究生万余名,他们在国家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生院目前设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哲学、纪检监察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法律、翻译2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2024年9月,全校共有学历研究生836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74人、硕士研究生6594人,法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居全国第一。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法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批法律史、经济法、诉讼法专业的博士点设于本院,全国第一个比较法、人权法、法律与经济专业博士点首创于本院,新中国第一批法学硕士、第一批法学博士皆出自本院,法学专业的第一个外国留学博士生出自本院。目前,学校共有博士生导师301人(含兼职、特聘导师)、硕士生导师816人(含兼职导师和同等学力特聘导师)。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生院始终坚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注重研究生在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养成和培育。研究生院与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建立博士生、硕士生挂职、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研究生院设置“研究生创新实践”“研究生学位论文资助”等项目,鼓励、支持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研究生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年派出大批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赴国际组织实习,进行博士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将有效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通过培养体系和机制改革,培养大批具有强烈家国情怀、深厚理论功底、优异实践能力、自觉创新意识和宽广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高素质人才。
校训与办学传统的血脉传承
9.1
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这八字箴言熔铸了法大的精神基因:
“厚德”源自《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在培养师生优良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意求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以法治天下、建设法治中国为己任。
“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促师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养成科学的思维和理性。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致”从“至”,“致公”也为“至公”,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意为师生要坚持和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要有仁爱亲民,献身公益,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致即将启程的「研」途新生:
教学楼的灯光,图书馆的墨香,导师桌前的思辨——
这里的一切,都将成为你攀登学术高峰的基石。
愿你在深耕专业的岁月里,
既保有对真理的敬畏,亦不忘创新的锋芒。
2025级研究生,欢迎加入这场智慧远征!
内容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导师基础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其他数据截至2024年9月)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文案:万梓虞 陈琦
排版:韩佩芝
审核:付睿智 张潇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平台
当你们踏进这座以法治精神为根基的学府,便已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七十余年光辉历程的新见证者。在此,我们谨以最诚挚的热情,欢迎你们加入法大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