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发布了法硕的经验帖流量还不错,很多朋友在评论区说希望出一期双考的帖子,于是它来啦!本经验帖侧重法考的备考方案以及双考的精力分配,如果需要详细的法硕备考经验请移步主页上一篇笔记。全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解,分别是“笔者的备考实录”、“法考的方法论”、“一年双考的科学时间分配”,适合计划一年通过双考的考生以及一战失利希望重新调整备考方法的考生。对笔者备考实录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至最后一部分。全文约3800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本人情况
西南某五院本科生,2024年一战人大346分(复试分数线为375分),法考客观题195分,主观题104分(未通过);2025年二战人大344分上岸(复试分数线为340分),法考主观题122分通过。
我的备考实录
一、时间分配
1. 法考的各科占比
了解法考真题当中各科的占比是合理分配备考时间的前提。通过各平台的数据统计可以大概了解到:
法考各科分值
客观题(300分,180分通过)
试卷一
试卷二
刑法(38分,13%)
民法(48分,16%)
刑诉(32分,10%)
民诉(32分,10%)
行政法(26分,9%)
商经知(58分,19%)
其中商法24分
理论法(50分,17%)
国际公法(4分,2%)
国经、国私(14分,4%)
主观题(180分,108分通过)
理论法:35分(一般是1问,少数年份是2问)
刑法:31分
刑诉:30分
民商诉:56分
商法(选做):28分
行政法(选做):28分
大概有了一个数据上的感受之后就可以据此来分配自己的精力。可以看出,法考和法硕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包括刑法、民法、理论法当中的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且这几个科目在法考当中也是比较核心的拿分项。尽管刑法在基础理论上有所差异,但不必过分担心,具体的学习方法将在“方法论”部分详细解答。
2.具体时间线
(1)考前状态
法考客观题的考试时间是九月中下旬左右。九月初刚结束暑假,我还没有开始法硕的一轮背诵,但是过完了法硕的一轮听课和二轮专题突破,各科的掌握情况大概如下:
●民法:已完成法硕一轮听课(岳业鹏)和二轮专题突破(李建伟),大体上可以做好定性的工作,但记忆型知识点还几乎不能输出。(如可以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善意取得,但无法用法言法语精准复述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刑法:已完成法硕一轮听课(车润海),总论掌握相对较好,分论还比较薄弱,相关罪名还不能很清楚地定性和区分。
●法理学:已完成法硕一轮听课(杜洪波),由于大三下学期(即暑假之前)的期末考试有“法理学进阶”的课程,所以在期末考试前把法理学从宏观上记忆了一遍,掌握情况较好。
●宪法学:已完成法硕一轮听课(赵逸凡),在听课的过程中配合“风火轮”课程进行了宏观上的记忆加深,除细节知识点之外,大的知识框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法制史:还没开始有关法制史的任何学习。
上次的经验帖发出之后,很多师弟师妹注意到——我几乎可以讲出我在每一个阶段对于各科的掌握程度,进而可以调整下一个阶段的备考重心调整。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这太理论化、太宏观了,但我的真实感受是:备考过程中方向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有两个不错的习惯分享给大家:
一是我几乎每周都会在手机的备忘录里给自己“开会”。像领导给员工开会一样,“作为旁观者的我自己”会给“深陷备考状态中的我自己”作提示和指引。这听起来有人格分裂的嫌疑,但我确实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这个习惯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自我欺骗式”学习,当自己跳脱出自己的时候,就不会对自己说谎了。“开会”的主题不仅限于具体学习方式的调整,还有心态上的把握。我可以在经验帖后放几次不同阶段的“会议记录”给大家看。
二是我会在“觉晓法硕”的app上面做周测,用数据来观察自己的掌握情况。其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会配合做纸质版的真题+批改,但电子版确实来得更快更方便,在自测数据上也更加直观,很适合真题二刷来加深记忆。周测的截图我也放在经验帖之后。
(2)备考时间
·客观题
我是在九月初返校开始准备法考客观题的,准备的时间比较集中,在九月初到客观题考试之间几乎90%的时间都给了法考,阶段性忽略了法硕的备考,在此不是非常推荐这种备考方式,但作为备考实录还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我将在本经验帖的第三部分“一年双考的科学时间分配”给大家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思路。
我在9.1-9.15大概两周的时间里,倍速听完了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的课程,在考前三天以三倍速突击了三国法,选择性放弃了行政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小科目。由于客观题的考查方式不需要输出,只需要正确定性,所以我的听课目的就是要达到知识点的理解和大脑留痕,足以支撑我在看到选项的时候能够判断对错即可。
关于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取舍:法硕和法考的重合科目有民法、刑法、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制史,其中前四科我掌握情况还算可以,基本上可以应对客观题,而法制史占比非常少且短时记忆的难度非常大,所以选择性放弃;民诉、刑诉以及商法占比非常多,是一定要听课+适当练习真题的;三国法分数占比虽然不算太多,但拿分效率较高(只要听过课留有印象就基本上可以选出来),所以在考前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了了解(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不建议太早听课);行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属于我在本科的学习期间就掌握比较差的科目,且课程体系非常庞大,知识点非常琐碎,不适合短时间高效拿分,所以选择性放弃。
在这里提示大家:不一定要采取跟我一样的取舍方式。因为本科期间大家擅长和熟悉的科目各有不同,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备考情况,大家应该做适合自己的取舍。我身边也不乏同学对行政法更为熟悉,在法考当中就选择性放弃了商法。
·主观题
一战主观题时,我大概从十月初开始准备到了考试前,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完全放弃法硕,全身心投入法考主观题。在二十天里所做的工作有:完整听了刑诉、商法的主观题对应课程;在考前突击了理论法押题背诵(考前各个机构都会出理论法的押题,选择一个机构的进行背诵就好了);没听刑法;没听行政法。
一战时我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完全放弃了刑法。因为担心法考刑法和法硕刑法基础理论的不同影响自己对法硕的掌握,所以干脆没听课;在考试当中也是最后才写刑法,基本上写了一两问就到时间了。这种备考方法和考试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主观题的通过是不允许完全放弃某个科目的。
二战主观题时,吸取一战的教训,做了两点调整。第一,听了众合所有科目(包括刑法)的主观题冲刺课(比较短的那个),我认为本科基础+客观题基础+主观题冲刺课是完全够用的。第二,没有把法硕的备考状态完全丢开,只在每天晚饭之后准备法考(约3-4小时),其余的时间仍然依照法硕的备考计划按部就班进行。
二、课程选择
1. 与法硕重合科目(同法硕备考经验帖)
民法
岳业鹏、李建伟
刑法
车润海
法理学
杜洪波
宪法学、法制史
赵逸凡
法硕的择师原因在法硕经验帖当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想了解的朋友可移步。
2. 民事诉讼法:戴鹏。戴鹏老师抓重点的能力非常强,而且开倍速也不会影响听课效果,非常适合精神高度紧绷状态下去速成。
3. 刑事诉讼法:左宁。左宁老师对真题的研究和高频考点的把握很准确,主观题更是基本上可以押中前几问设问的方式。
4. 商法:刘安琪。安琪老师是我认为讲商法理论和实务都比较全面的老师,知识点输出效率也非常高。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沉迷”,安琪老师更注重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应试性没有那么强,不要太沉浸在对知识点的不断拓展和实务联想上,以防花费太多精力,对商法感兴趣的话法考之后可以多去阅读和学习。
5. 三国法:杨帆。杨帆老师应该是三国法领域应试的不二之选,三国法的重点也较为明确,适合考前两三天速通。
三、真题练习
·客观题:因为时间紧张,我在客观题考试之前并没有练习真题,但也没有感受到因为没有练习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主观题:一战时没有练习主观题,二战在听课之后做了冲刺课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感觉对主观题应试有一定的帮助。
法考的方法论
一、客观题
1. 应试目的
如前文所说,我认为法考客观题的关键是在于定性,对于民法、刑法、商法、法理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是客观题的普适性方法论;而对于民诉、刑诉、行政法等细节较多的科目,则以定性为主,记忆为辅。
2. 备考重心
客观题听课的核心就是“效率+留痕”。除了与法硕重合的科目之外,剩余科目的理解难度并没有那么大,不需要反复听课/原速听课,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知识点并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即可。
二、主观题
1. 应试目的
不同于客观题,主观题考试其实是一个大型的“输出”环节。考试时提供的法条其实只是起到一个“引用”的作用,定性以及具体阐述都是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进行调取,切不可将“提供法条”和“开卷考试”进行等同,且考试时间也不足以通过查找法条来进行定性进而论述。
2. 备考方法
主观题的考查要求我们在备考上要勇于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这和法硕的记忆阶段要旨是一致的,所以在备考法考的阶段同时进行输出,对于法硕的备考也同样有帮助。所谓“输出”是指,在听课结束之后,合上书去回忆本知识点的框架,从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效率后果-意义等方面进行回忆和复述。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到而不敢迈出这一步,其实敢于输出和纠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记忆的效率。
一年双考的科学时间分配
在备考结束之后,我反思了自己在备考过程当中犯过的一些方向性错误,重新捋了科学的备考时间线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做参考。
时间
主要任务
3-6月
法硕一轮听课+二轮专题突破
7-9月
法硕输出(占学习时间的60%-70%)
法考客观题听课(占学习时间的30%-40%)
9-10月
法硕输出(占学习时间的50%)
法考主观题听课+输出(占学习时间的50%)
10月底-考前
法硕输出
来源:法学黄埔
策划:西政北京校友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