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月,很多同学会纠结到底是“拼命刷模拟题”还是“回到课本和真题”。其实,这时候的优先级非常明确:
📌 一、真题永远是核心
真题是“出题人思路的镜子”,它最贴近考试。
最后一个月,一定要至少二刷/三刷真题,做到:
知道每一道题考察的知识点;
知道自己容易错在哪;
能快速写出正确答案。
✅ 口诀:真题吃透 > 模拟题。
📌 二、模拟题要“精刷”而不是“海刷”
模拟题的作用:检测状态、熟悉考试节奏。
常见误区:一味大量刷,但题目质量参差不齐,反而打乱心态。
正确做法:
选 2–3 套质量高的模拟卷(比如知名机构的押题卷)。
用“考试时间”完整做一套,训练速度和心态。
做完一定要分析错因,而不是只看分数。
最后一月不可能系统重看一遍课本。
重点是:根据真题和模拟题,回到课本定位知识点。
例如:一题没做对,翻课本看知识点哪里没理解。
常见错点、模糊点,快速扫一眼,加深记忆。
真题吃透→ 保证核心命题方向不丢。
少量高质量模拟题→ 训练考试节奏,避免考场慌。
针对性回归课本和笔记→ 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换句话说:
真题 = 主菜🍲(必须吃干抹净)。
模拟题 = 调料🧂(适量使用,增添考感)。
课本笔记 = 参考工具📖(快速翻查,补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