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落地与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助力孩子高效学习成为家长关注焦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有着不同学习风格。了解这些风格,能让家长精准引导,提升孩子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风格多样,常见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视觉型孩子约占八成,他们对视觉信息敏感。学习时,更易通过阅读、观看图像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上,这类孩子常紧盯着老师板书、PPT,对看过内容记忆深刻。他们语速较快,思考与行动敏捷,从他人表情、肢体语言中获取大量信息。对他们而言,生动图片、图表辅助学习效果极佳。
听觉型孩子约占一成半,他们善于从声音中汲取知识。喜欢听故事、音乐,乐于交流,倾听能力强,能从谈话、演讲中抓住关键。课堂上,即使不紧盯老师,仅听声音也能理解吸收知识。这类孩子说话有条理,思维偏理性、重逻辑。学习时,朗读、听音频是不错的方式。
仅约5%的孩子属于动觉型,他们依靠身体感觉理解记忆。学习时,常需通过触摸、操作实物,甚至伴随身体动作。实验课、手工课是他们的最爱。回答问题时,眼神常向左下方看,回忆知识点时会联想学习场景。他们精力充沛,通过身体感知世界。
不同学习风格无好坏之分,但家长要帮助孩子发挥优势。
对视觉型孩子,家长可多提供图文并茂学习资料,鼓励阅读。监督预习、复习,借助有声设备训练听力,弥补不足。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丰富的视频课程,拓展孩子知识视野。
听觉型孩子,家长要挖掘其语言天赋。让孩子概括听到的学习内容,多朗诵,录下声音反复听。鼓励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如遇到难题,先自行思考,再寻求帮助。
动觉型孩子,在家营造自由学习环境,允许按喜好学习,如朗读时可走动。安排户外活动,消耗体能,提升学习专注度。提供学习辅助工具,如地理学习用地球仪,数学学习借助实物教具。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家长也需紧跟步伐,关注孩子学习风格。像近期广州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小学低年级课时减少,对不同学习风格孩子影响不同。家长要依据孩子特点,调整学习策略,助力孩子在新教育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率,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