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满是桂花香
学子们又迎开学季
新学期新气象
尤其是
刚刚升入小学、中学、大学的你
做好准备了吗?
没准备好也没关系哦
开屏锦囊,为你献上妙计
开学季不用愁
↓↓↓
提前调整状态
开学季,从相对放松的家庭环境切换到紧张学习的校园环境,可以从作息、饮食等多方面进行调整,缓解焦虑情绪。
调整作息
开学在即,建议制定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学习、运动、睡觉,减少游戏娱乐时间,逐步过渡至开学模式。
制定目标和计划
首先要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缺补漏。根据自身学习、兴趣情况,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逛逛书店、图书馆感受学习氛围,还可以购买一些书籍资料。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让肠胃提前适应开学后的三餐规律。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可以适当散步、跑步、做瑜伽等,帮助释放大脑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创造力。
接种疫苗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流感、百日咳、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重症手足口病、乙脑等疾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从而避免儿童青少年带病上学。
备好各类用品
中小学生
学习用品:书包、各种笔(铅笔、签字笔、圆珠笔、荧光笔、2B铅笔)、橡皮、尺子、笔记本、计算器、文件夹、美术用品等。
生活用品:饭盒碗筷、水壶、干湿纸巾、眼药水、小药盒、姓名贴、手表、运动鞋服等。
电子设备:根据学校要求,准备必要的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电子词典等。同时要注意设定好使用时间,避免沉迷。
特别提醒
笔、本子、书包是开学必需品。近几年,商家们在外观、设计上下功夫,推出IP联名款文具、盲盒套装,还有功能与创意相结合的“文具周边”产品。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学生文具等5类儿童用品消费提示,其中提示谨慎购买“玩具化文具”。造型奇特、带有装饰的“玩具化文具”既可能分散儿童学习注意力,又存在误吞风险。
在选购儿童学习用品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口碑的品牌。同时,要注意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标识,确认厂名厂址、执行标准、适用年龄、警示标语等信息。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或怀疑为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可留存购物凭证、产品照片等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大学生
证件资料: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及复印件、团员相关证件、学籍档案资料、证件照、贫困证明材料、银行卡等。
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洗漱用品、护肤品、防晒霜、衣物等。
学习用品:笔记本电脑、书包、中性笔、书籍资料、台灯、笔记本、胶水、文件夹、回形针等。
药品:防暑药、止痛药、创可贴、肠胃药、感冒药、退烧药、碘伏、医用棉签、体温计等。
军训用品:藿香正气水、水杯、花露水、鞋垫等。
温馨提示
大件物品可提前邮寄至学校,减轻出行负担。日用品可在学校超市购买,更加方便快捷。
注意出行安全
家长需注意
学校周边道路易发生拥堵,提前规划好接送时间和路线,错峰出行;如遇拥堵,请耐心等候,做到不超车、不插队、不随意并线,服从现场交警指挥。
家长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学生出行时,大人孩子都应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并做到各行其道,不闯入机动车道,不逆向行驶,不闯红灯,远离大货车。
家长驾驶机动车接送孩子时,要确保车内所有人都按规定系好安全带;特别注意上下车的安全,警惕“开门杀”。
家长要负起安全监护的责任,教授孩子交通安全知识,叮嘱孩子不要在马路上玩耍,注意上下学交通安全,并做好与校方的对接。
学生需注意
走路要集中注意力,切勿在道路上嬉戏、打闹,不做“低头族”;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不在汽车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不要翻越隔离护栏。
根据规定,年满12周岁才可骑自行车上路;年满16周岁才可骑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上路。
选择乘坐公交车上学的同学们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坐稳扶好,不嬉戏打闹,以免发生危险。
下车时,注意观察左右来车,避免从车头车尾突然出现而造成“鬼探头”事故;车辆有盲区,注意远离大货车。
大学开学期间是出行高峰期,若选择飞机、火车等方式出行,建议提前买好票,并做好车站到学校的路线查询和规划。出行路上,同学们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不要轻信陌生人。
谨防各类诈骗
开学季,还要注意警惕这些骗局——
缴费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部分家长群、班级群未设置进群确认功能的机会混入群内,“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并将同伙拉入群聊,接着冒充学校老师、班主任或谎称受老师的委托,通过群发或添加群内家长为好友私聊等方式,以缴纳学杂费、资料费、补课费等为幌子实施诈骗。
提示
家长在收到班级群发的缴费信息时不要急于汇款或转账,一定要通过电话向老师核实清楚缴费情况。同时,老师要定期核查群成员身份,对身份存疑人员要清理出群,并及时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群聊。
电话手表诈骗
近年来,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儿童电话手表,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向小朋友借用电话手表,盗取里面的电话卡用于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
提示
学生不要随意外借电话手表、手机,如电话卡被盗、被抢,应立即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并及时报警,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奖学金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信息,冒充学校老师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并骗取信任,随后发送虚假钓鱼网站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以及银行卡信息等,从而盗刷银行卡实施诈骗。
提示
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信息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方网站、公告栏、班级群等)发布,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如收到此类提示信息,要先向老师咨询,或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如确认是诈骗,应立即报警。
新学期新起点
祝福同学们
学有所成、健康快乐
开屏新闻 整理报道(图片均为AI生成)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