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江苏省实施方案》)。作为教育部确定的专项试点省份,江苏将开展急需学科专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内涵更新等改革试点工作,旨在构建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相适配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江苏产业创新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国家层面看,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其调整优化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抓手,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之举,更是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从江苏地方发展来看,江苏部分领域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传统专业设置难以跟上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亟需通过学科专业调整提供精准人才保障。从高校发展角度而言,部分高校面临学科专业同质化、部分专业布点重复率高、就业竞争力不足、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滞后等结构性矛盾,需通过主动调整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
《江苏省实施方案》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超过60%;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江苏省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四项行动。
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介绍,江苏高校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构建以学科链、产业链为双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高新区等协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
下一步,江苏将有序推进改革试点,优先支持基础好、意愿强、举措实的高校开展试点;加强政策保障,由省教育厅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落实任务,统筹资源并出台支持政策;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指导督促机制,压实高校主体责任,确保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平稳推进。
各高校积极响应改革部署,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已结合自身优势,在新兴交叉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制定具体举措,助力江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