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睿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六载春秋,三尺讲台,漯河市临颍县实验中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晓睿以“有心”“有爱”“有派”为帆,引导着少年们在学海中健康成长。
用好三字经:心·爱·派
“班主任工作,要‘有心’。”张晓睿深知,走进学生心灵是管理的第一步。
她像一位细致的观察者,课间融入学生的嬉戏谈笑,课后与个别学生促膝长谈,将点滴细节汇成理解的长河。
她的“有爱”则化作无声润物的春雨。
开学时她为每个宿舍备齐垃圾桶、垃圾袋与清新剂;盛夏来临,蚊香悄然出现在学生床头;晨光熹微的早自习,她总是先扫视全班,轻声询问“穿得冷不冷”“热不热”;看到学生衣领歪斜,顺手便帮忙整理……这些“不值一提的‘小动作’”,却如磁石般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有派”,在她看来绝非虚张声势的架子,而是专业与公正凝聚的气场。
“当学生看到你的时候要感觉到被你的气场牵制和吸引。要让学生服服帖帖,我觉得是先敬后畏。”她认为,处理问题“不能草率,做到不偏不倚”。
搭起一座桥:沟通抚平青春褶皱
小雨(化名)曾是张晓睿教过的学生。家庭的变故让小雨紧闭心门,甚至一度休学。
张晓睿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雨吐露了深埋的恐惧:怕成绩不佳“丢人”,更怕面对家庭变故之后的未知。
一次深谈中,张晓睿对小雨说:“家庭发生的变故不代表父母对你的爱就减少了。你要相信,妈妈始终是深爱你的,只是你们都没把话说开。”小雨离开时,眉头舒展了许多。此后,她成了张晓睿办公室的常客,那些不好意思跟妈妈说的心事,终于有了安放的港湾。
“沟通,一定要沟通。”张晓睿总结道,她时常化身亲子间的“秘密信使”,将孩子羞于表达的心声传递给家长,也将家长的深层考量以合适方式转达给孩子。
她知道,唯有家校间信任的桥梁足够坚实,教育的航船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