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基础教育或将可以回归本意,即为个体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为个体过好丰盈而有意义的一生打好“基础”。
文|王雅迪
ID | BMR2004
在北京市朝阳区国家网球中心内,坐落着一所致力于创新教育的K12学校——探月学校(以下简称“探月”)。自2017年成立以来,它就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课程设置,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2022年暑期,探月接管了原本由清华附中管理的清森学校,搬入奥森校区,正式开启了将自身教育理念从高中拓展到小学和初中的新旅程。
作为“AdventureX 2025 青年黑客松大会”的展商,探月带来了它的创新理念,其以“素养本位”的博雅教育为内核,以拥抱前沿科技的真实项目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目前在校生人数约500名。
探月品牌公关负责人海石表示,学校尤为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未来人生路径的规划。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无论是小学阶段的启蒙课程,还是初高中阶段的进阶课程,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展开。
以STREAM课程为例,它是探月独立构建的小初科创课程体系,代表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Robotics(机器人)、Engineering(工程)、AI(人工智能)与 Maker(创客),这不仅是六大领域的整合,更是一种面向未来教育使命的系统回应。
小初STREAM课程中的一些关键议题如生命、生态、AI伦理等,采用主题螺旋式推进结构。这些议题并非是一次项目的学习与体验,而是以“感知—理解—建构—反思—决策”为路径,在不同年级反复回归、逐步递进,帮助学习者构建起对世界系统性且具责任感的认知。
在探月看来,未来基础教育或将可以回归本意,即为个体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为个体过好丰盈而有意义的一生打好“基础”。在此本意下,基础教育体系将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携手AI等前沿科技工具,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重构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模式。同时,高等教育也将可以聚焦自身的使命,即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为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科技。因此,由上而下的高等教育选拔体系的改革不是最迫切的,由下而上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阶段)的突破式创新才是最迫切的。
海石进一步解释道,这不是对高等教育及其价值的否定。对于那些致力于拓宽人类认知自身与宇宙边界,或者致力于为文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10年内都可能难以规模化应用的战略科技的学习者,探月会更加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们去往最适合自身的全球高等教育院校。对于其他学习者们,需要带着更审慎的目光,看待“高中毕业后就应该去大学”这个近几十年才形成的社会意识惯性。
来源 | 《商学院》杂志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