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5年,上海兴伟学院本科新生报到数仅22人,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所以前很有名气的民办本科院校,为什么如今却面临招生困境?
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对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01
上海兴伟学院2025年本科新生报到情况概述
2025年,上海兴伟学院本科新生报到人数仅为22人,其中女生8人,男生14人,这一数据引发了社会对该校招生困境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所位于上海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14年改制更名,办学定位为小规模、高水平、非营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然而,近年来该校招生情况持续遇冷,2024年最终录取人数仅20人,2025年的报到人数再次凸显其面临的严峻挑战。
02
上海兴伟学院招生困境的主要原因
1.高昂的学费与有限的专业设置
学费远超同类院校:该校2025年学费接近15万,远超上海其他民办高校4-5万的学费水平,甚至高于多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通常6万左右)。四年学费及基础生活费合计超百万,与出国留学成本相当,导致考生及家长认为性价比过低。
专业设置单一:仅开设国际商务、英语两个专业,且英语专业需通过合作院校设置方向,自身专业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招生流程中的连续遇冷
多轮投档无人问津:2025年上海招生计划70人(两专业各35人),首轮投档因线上考生无人报考未出投档线,征集志愿阶段仍无本科控制线以上考生填报,最终只能降分录取本科线以下考生。
全国招生规模持续萎缩:该校每年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计划不到200人,实际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不足50人,2024年录取20人,2025年春季高考计划50人仅预录取5人。
3.办学定位与实际资源的矛盾
“高水平”承诺难以兑现:学费收入有限(以2025年22名新生计算,年学费收入约330万元),难以支撑高水平师资引进和实训基地建设,导致教学质量缺乏竞争力。
对比同类院校劣势明显:同为2025年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民办高校,通过低学费(5460元/年)或全额奖学金策略吸引优质生源,投档线超过部分985高校。
03
上海兴伟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与招生趋势
2024年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部分省份)
招生困境的持续性表现
分数线逐年下滑:2024年上海本地录取线需降分15分至388分才完成招生,2025年依赖本科线以下考生填报,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报到率存疑:降分录取的考生因“不想读专科”勉强报考,实际报到率可能低于预期,加剧学校运营压力。
04
上海兴伟学院的转型建议与行业启示
1.短期改革方向
下调学费至合理区间:参考上海民办高校平均水平(4-5万/年),若学费降至5万左右,招生规模有望通过正常志愿填报满额。
优化专业与合作模式:增加应用型专业,深化与企业或海外高校的合作,提升课程实用性和学位认可度。
2.民办高校发展的共性警示
平衡定位与资源投入:“小规模、高水平”需以充足资金或政策支持为前提,单纯依赖高学费可能陷入“生源不足—收入下降—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
差异化竞争策略:通过特色专业(如福耀科技大学的智能制造)、奖学金激励或产学研结合,构建不可替代性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
上海兴伟学院的案例反映了民办高等教育在学费定价、专业建设与资源匹配上的核心矛盾。其转型成效不仅关乎自身生存,也为同类院校提供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改革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