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不尊重父母了。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好心提个醒,结果呢,孩子不但不领情,还一脸不耐烦地冲着家伙在那个们大发脾气,好像做错事的是家长,而不是他们。
为什么我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换不来孩子基本的尊重?
面对孩子不尊重,无视父母的行为,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
归根到底,就是这三个字。
01 少说话
教育家钱志亮曾说过:家长话说得太多,孩子就不会把大人的话当回事。失去耐心加上逆反心理,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家长的顶撞、不尊重。
现实中,有些家长总是喋喋不休,唠唠叨叨,一件小事,反复说个不停,早上要按时起床,出门时嘱咐书带齐了没有,晚上回家,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立刻就提醒。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不耐烦。
孩子明明知道家长们是为了自己好,可就是这样的说话语气和态度让他们无法忍受:说一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反复说,是不相信我吗?
于是,家长的权威在孩子心中削弱了,自然,他们的话就没人愿意听。
因此,要想保持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就要少说,很多道理讲一遍就足够了,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听不到,记不住,就不听重复。
当家长自己的言行足够令人信服时,自然就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02 立规矩
看到了一个故事,很受启发。
女儿在家里对所有人都不客气,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一旦愿望没能得到满足,立刻就大发脾气。
父亲看了之后,沉思了两天,第二天晚饭时,女儿一看都是自己不爱吃的饭,又和以前一样发了脾气,父亲不急不闹,等女儿说完之后,他说了三点:
第一,我们爱你,但不等于什么都要顺着你,第二,你已经长大了,应该知道为家里分担,要学着做家务,做饭,第三,如果有什么意见,不能发脾气,要好好说。
自此之后,女儿变得懂事多了。
越是卑微的父母,越会养出对父母毫无尊敬之心的孩子。
爱孩子,就要从小给他们立规矩,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最好不做,什么坚决不能做。
家长不放弃手中的权利,给孩子的行为划定底线,让孩子懂敬畏,才能赢得孩子。
03 懂放手
为人父母,都希望将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担心他们受苦受累,总想着能为他们多做一点。
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珍惜。
最后呢,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失去了磨练的机会,成了废人。
反过来,他们会将这一切的结果都归结于家长不正确的交友方式,从而恨他们,怨他们。
我们应该学会狠心,让孩子尽早独立起来,就像我的表姐,从高中时起,坚持让孩子住校,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学习。
孩子一度有些怨她,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
但是一年又一年,孩子终于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也感谢他们曾经的决定。
正确的教育,从来不是给孩子一颗糖,让他们开心不已,而是应该逼着他们走入生活,好好经受锻炼。
只有孩子真正看到家长的不易,才能从内心最深处理解他们。
教育,从来不是一条好走的路,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更需要智慧与远见。
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溺爱他们,而是要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站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呵护他们,告诉他们“摔倒了,没关系”。
教而有方,爱而有度,宽而有严,才是正确的方式。
而我们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END-
作者简介:李木可,一手努力生活,一手认真写作,希望能在打拼的路上守好自己的内心。
关于文章讲到的观点,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