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以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身份在该组织网站发表英文博客文章,介绍中国将实施2030年教育议程融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的成就与经验,结合全球教育发展形势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任务,对2030年后全球教育议程提出建议。以下为文章中文版——
优先发展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
习近平主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距离2030年教育议程终点只剩5年,我们应该盘点2030年教育议程进展,谋划未来全球教育新议程。
十年来,中国将实施2030年教育议程融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习近平主席亲自作出战略部署。建立了统筹领导与跨部门协调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坚持依法治教,规划引导。中国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制定实施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两个五年规划。今年又发布实施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正在实施落实这一纲要的三年行动计划。
二是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先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改进课程教材,加大教学投入,教师学历合格率已接近100%,教师培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学生阅读(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达标率在80%左右。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
三是坚持公平为重,推动教育更加普惠包容。将教育与减贫相结合,以精准帮扶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动态清零。在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正在推行学前一年免费。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以随班就读、进入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三种方式解决了残疾儿童少年上学问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各级教育实现了男女入学机会平等。
四是坚持服务为要,实行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中国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民生需求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每年毕业生超1000万,其中50%以上是理工农医类。职业院校供给了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新增从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4.3年,文盲率下降到2.67%。
五是坚持面向未来,以数字化塑造教育新形态。持续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学校配齐了数字化教学设施设备,网络覆盖率达100%。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资源,成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7亿学习者的数字学习空间。城市与边远农村学生可以同上一堂课,不同地方教师可以协作教研、协同教学;师生用手机可便捷享受服务、参与治理;教育新形态、新模式大量涌现。
六是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密切了与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新平台,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好女童和妇女教育奖、孔子教育奖,合作办好长城奖学金、中非信托基金和STEM教育信托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与复杂挑战,世界需要和平,各国需要发展,人民企盼幸福,教育需要有更大作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需要我们更好思考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教会下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加强国际合作避免新的智能鸿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2030后中国教育作了初步部署,将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全球教育新议程几点建议:
一是普及全纳普惠的高质量教育。确保未来全面普及包容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初等和中等教育。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平包容普惠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二是构建智能化的未来教育。运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建设未来教育新生态,普及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更好服务每个人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三是实现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推行能力导向和问题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共处、学会跨文化交流合作。四是构建开放协作的全球教育。拓展国际教育交流空间,丰富教育选择。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更有效地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教育。中国愿以教师培训、数字与人工智能教育、职业教育等为重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各方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怀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