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度发展、各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直接有效的宣传是抢占资源与机遇的关键。这一逻辑在大学生就业领域同样适用:简历作为个人能力与价值的 “宣传载体”,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毕业生能否获得企业关注。
珠海科技学院精准把握这一核心,推出专为2026届毕业生设计的简历优化指导专场直播,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该校此次直播的核心价值,在于将企业需求深度融入指导环节。课程由湾融通产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部魏科总监主讲,而该平台已累计吸引408家企业入驻,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互联网科技等多个重点领域。这408家企业的真实招聘需求,构成了简历指导的“数据库”,魏总监提出的“简历是岗位需求证据清单”核心逻辑,正是基于这些企业的用人标准提炼而成,从源头解决了传统简历指导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对学生而言,408 家企业的背书带来三重实际价值。其一,实现需求精准匹配。平台入驻企业的岗位需求直接转化为简历优化的具体指标,如针对互联网科技岗位强调项目经验,针对金融岗位突出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明确 “写什么” 才能打动 HR。其二,提升求职效率。直播中结合不同专业岗位设计的案例与优化建议可直接套用,避免了学生在通用模板中浪费精力,显著提高简历回应率。其三,搭建就业桥梁。魏总监在直播中预告的校招信息,以及平台本身的人才输送功能,为学生开辟了直达企业的就业通道。
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早已在珠海科技学院的就业成果中得到印证。数据显示,该校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平均起薪8000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毕业生广泛就职于格力、腾讯、金山软件等知名企业。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学校“产教融合”理念的深度落地。从湾融通平台408家企业资源的引入,到百余场供需见面会提供的8万个岗位,再到各学院的实训课程与企业嵌入式教学,形成了 “能力培养 — 简历呈现 — 岗位对接” 的完整链条。这种将产业需求前置到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做法,既让学生明确了能力提升的方向,也让企业获得了符合需求的人才,实现了高校与产业的双赢。
高校就业指导的核心,在于打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壁垒。珠海科技学院以简历优化为切入点,依托企业资源赋能就业指导的实践,为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让就业指导紧贴产业脉搏,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