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山东烟台市中英文高级中学食堂存在用隔夜米饭做蛋炒饭、“剩菜兑水”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一名家长无奈表示:“孩子高三冲刺,食堂却连基本伙食都保障不了!”
“剩菜兑水”罗生门:校方与家长的对话
事件曝光后,校方第一时间否认“剩菜兑水”:“当天的剩菜会全部倒掉。”而海阳市教体局的调查结果更显“专业”——他们通过“陪餐”发现,学生吃完后菜仍有剩余,因此“不存在兑水”。
但这样的回应,并未打消家长疑虑。有网友反问:“剩菜多不等于没兑水,更不等于饭菜质量合格!孩子吃不好,难道是‘幻觉’?”
“隔夜米饭蛋炒饭更佳”?教体局的神解释惹争议
更让人瞠目的是教体局对“隔夜米饭”的回应:“冷藏隔夜米饭水分少,蛋炒饭外形松散、口感更佳。”
这一“美食理论”瞬间点燃舆论。家长愤慨道:“如果隔夜饭更好吃,为什么酒店不推广?为什么家庭不用?偏偏让学生‘专享’?”
更有网友调侃:“原来学校食堂藏着米其林大厨,隔夜饭是秘方!”
真相背后:高三学生的饮食不该是笔“糊涂账”
事件中,一个细节令人心疼——爆料家长提到,孩子“轮到最后一拨吃饭,只能吃剩菜兑水”。高三学生本就学习强度大、营养需求高,若食堂连基本的新鲜伙食都无法保障,何谈支持他们冲刺高考?
校方和教体局的回应,虽试图“辟谣”,却未直面核心问题:
共鸣与呼吁:孩子的健康,不容“解释”搪塞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戳中了无数家长的焦虑:“我们交的伙食费,到底让孩子吃了什么?”
学校食堂不是“实验厨房”,学生更不是“美食测评员”。与其用“口感更佳”辩解,不如切实改善伙食,用透明操作赢得信任。
转发就是力量! 让我们共同呼吁:
上一篇:夸出孩子内驱力的万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