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求很简单:
1、 字数要求 600 字(专升本大学语文 800 字) ;
2、不跑题, 不偏题;
3、卷面工整,字漂亮!
达到以上三点作文至少会有三十分左右,高起点考试中作文占 60 分(注:专升本大学语文作文为 50 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写完,一定要写完,一定要写完!!!事实上,很多老师是看字数给分,所以有的考生没写完作文很吃亏。因此即使写到后面感觉难以写下去,写流水帐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满。
写作文要先列提纲再动笔写,有些同学喜欢拿着笔就写,这样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走题,或者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是没有时间重新写一篇作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列好提纲再动笔写。提纲是每段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打全文的草稿,可以只是几个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作文一般 5-8 段为宜,拒绝三段式。
作文主题最好写些积极向上的,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考试不是试验场,要稳中得分。
作文结构分为:题目、开头、段落、结尾。记住千万不要忘记写作文题目。这里如果不怎么懂写作文的同学,给大家推荐一个最好用的结构,就是用“总分总”的结构:
(1)开头总写: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引用名人名言引出主旨。
(2)中间分写:用几段针对主旨写出你的观点,这里建议每个观点写一段, 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如果这几段的中心句能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就更妙了。
(3)结尾总写: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主旨,如果能在主旨的基础上再表达更好一层的深意、社会意义分数会更高。
(4)“总分总”的结构, 既容易运用到写作中,又使得文章看起来条理脉络清晰, 同时做到首尾呼应。
备考
技巧
01
理解题目
成人高考作文考查的不仅是文笔,更是思想深度、逻辑结构和知识储备。阅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你的文章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晰、卷面整洁、内容充实。
审题立意是根本:仔细阅读材料或题目,抓住核心关键词。立意要高远,但切口要小。避免偏题、跑题,这是致命的失误。
例如:题目《论“慢”与“快”》。不要空谈快慢优劣,可以立意为“在快节奏的时代,守住内心的‘慢’,是一种人生智慧”,或“国家发展要‘快’(效率),个人成长也需‘慢’(积淀)”。
思想积极健康:务必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奋斗、诚信、爱国、创新、感恩等。避免偏激、灰暗的观点。
02
确定结构
第一步:审题立意
圈出关键词,明确话题范围。
问自己: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了什么?我能提出什么中心论点?
确定一个明确、深刻、有新意的中心论点。
第二步:谋篇布局——推荐“总-分-总”结构
开头(1-2段):破题+亮观点。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简洁有力地引出中心论点。
主体(3-4段):分层论述。每个分论点单独成段,遵循“提出分论点 → 列举事例 → 分析论证 → 小结回扣”的模式。
分论点设置技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个人、社会、国家;过去、现在、未来。
例如,论“奋斗”:
分论点一:奋斗是个人实现价值的阶梯。(个人层面)
分论点二:奋斗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社会层面)
分论点三:奋斗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国家层面)
结尾(1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应开头,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并展望未来、发出号召或引人深思。
第三 步:选材用据(融入布局中)
事例要典型、新颖、贴切。优先选择时代楷模、社会热点,避免老掉牙的例子(如爱迪生、居里夫人,除非你有全新角度)。
一例多用:一个人物往往具备多种品质,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
例如袁隆平:可论证“梦想”、“坚持”、“创新”、“奉献”、“实干”。
第四 步: 行文书写
语言流畅:多用短句,避免冗长复杂的病句。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是“隐形加分项”。写错字轻轻划掉,不要涂黑疙瘩。
03
巧用素材
一、常用好词好句
【开头金句】
引用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何尝不是一场不断求索的旅程?
比喻式:人生如舟,理想如舵,奋斗便是那鼓荡的风帆。
设问式:何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的丰盈,还是精神的富足?我认为……
排比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创新的浪潮正席卷神州大地。
【论证佳句】
用于分析原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成功的背后,往往是……
用于强调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伟业都始于微末。
用于转折深化:“然而,……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它更需要……”
用于批判现象:“当……大行其道时,我们更应警惕……”
【结尾升华句】
展望式: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
号召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共同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引用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只要我们……定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二、经典人物事例
(一)坚韧不拔、逆境成才类:这类人物是论述“坚持”、“毅力”、“战胜困难”等主题的不二之选。
1、司马迁
核心事迹: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身心受到巨大创伤。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将屈辱化为动力,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万能角度:
论逆境:真正的强大不是摧毁敌人,而是在被命运击倒后,还能站起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论价值:个人荣辱是暂时的,但创造的文化价值可以流芳百世。
常用句式:“司马迁遭受宫刑,痛彻心扉,但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信念,支撑他完成了《史记》这一不朽丰碑。”
2、贝多芬
核心事迹:作为音乐家,在创作巅峰时期双耳失聪。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凭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内心澎湃的激情,创作出了《第九交响曲(合唱)》等不朽乐章。
万能角度:
论扼住命运的咽喉:命运可以摧毁我的听觉,但无法摧毁我的意志和创造力。
论精神的力量:精神可以超越肉体的局限,抵达永恒。
常用句式:“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他却为梦想插上翅膀。” 这句话虽然原指刘伟,但用来形容贝多芬同样贴切。
(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类:这类人物是“奉献”、“责任”、“工匠精神”等主题的最佳例证。
1、焦裕禄
核心事迹: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榜样。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作斗争,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万能角度:
论公仆精神: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论奋斗: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厚度和为人民所做的贡献。
常用句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用脚步丈量兰考的土地,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公仆情怀。”
2、雷锋
核心事迹: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由无数件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小事汇集而成。“雷锋精神”成为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万能角度:
论平凡与伟大:伟大源于平凡,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论螺丝钉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常用句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用他22岁的短暂青春,谱写了永恒的奉献之歌。”
(三)理想信念、爱国报国类:这类人物是论证“理想”、“爱国”、“民族气节”等宏大主题的基石。
1、钱学森
核心事迹: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学术地位,历经5年软禁和磨难,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万能角度:
论爱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论知识分子的担当: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才是最大的价值实现。
常用句式:“‘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钱学森的归来,使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2、袁隆平
核心事迹:“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禾下乘凉梦”是他的浪漫理想。
万能角度:
论梦想:一个梦想,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乃至世界的命运。
论实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科技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常用句式:“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四)勇于探索、创新不息类:这类人物适用于“创新”、“探索”、“科学精神”等主题。
1、爱迪生
核心事迹: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改变了世界。他关于发明电灯时失败上千次的名言广为流传。
万能角度:
论失败与成功:我没有失败上千次,我只是知道了有上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论勤奋: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常用句式:“爱迪生用上千次的实验照亮了世界,也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的积淀。”
2、屠呦呦
核心事迹:从中医药古籍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成功提取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万能角度:
论传承与创新:从古老智慧中汲取营养,用现代科技实现突破。
论团队协作:科学成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常用句式:“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绞取汁’的记载获得灵感,这既是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创新思维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