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录音、电子音乐、音乐传播以及影视音乐教学科研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行业领域的学科优势,学院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特色。学院同时还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之一,学术期刊《音乐传播》(现更名为《艺术传播研究》)创办单位之一,创建了录音艺术大师班、音乐产业高端论坛、音乐与声音学术周、E音之夜、春之歌等一系列学术研讨、创作展映品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年来,学院师生作品硕果累累,揽获国内外各类创作大奖。其中,陶经教授四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教师担任主创的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荷花奖”等国家级奖项和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广播节目技术质量“金鹿奖”等;师生团队多次承担包括庆祝建国70周年广场联欢、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等在内的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演出、录音任务。
1.专业介绍
CUC
音乐专业凸显“传媒+”学科特色,在保持优势传统音乐学科方向发展的同时,顺应传媒时代对音乐传播、音乐科技、音乐表演、音乐产业和录音艺术等复合型音乐与声音艺术人才的需求,在音乐传播、电子音乐创作和制作、录音创作、声音制作与设计等音乐或声音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注重艺术与技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成果相结合,人才培养体现出显著的交叉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色,与中国传媒大学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方向一致,是展现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窗口,同时为音乐或声音艺术实践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类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
CUC
音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音乐学专业和相关传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艺术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音乐或声音创作和设计、艺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以及音乐或声音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现代传媒和新媒体领域进行传媒音乐创作和声音创意设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01 数字音乐创作
研究内容:专注于电子音乐、流行音乐、多媒体交互音乐,以及影视、游戏配乐等全媒体领域的数字音乐创作,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功底,全面的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技能,能够把握数字音乐的本体特征,探索数字音乐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特征,能够运用前沿技术进行数字音乐创作。
02 声乐表演
研究内容:声乐表演方向立足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特色和学科综合优势,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较高艺术理解力及舞台表现力的声乐表演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03 录音
研究内容:专注于音乐、戏剧影视和新媒体等的声音创作和声音设计领域,培养具有深厚的音乐艺术素养,扎实的声音技术理论,能够把握 VR、AI 等前沿技术在声音艺术创作和音乐工程实践中的发展应用,能够运用现代艺术理论在声音艺术创作中探索新材料、新方法、新形式,能够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声音创意、艺术创新,具备在音乐、戏剧影视和新媒体等媒介和其它艺术形式中承担声音艺术创作与设计。
04 音乐产业
研究内容:专注于音乐产业中的音乐项目策划与管理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功底和较高的音乐素养,熟悉国内音乐产业发展,掌握国际音乐产业动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能够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等相关理论进行音乐项目策划、创意,能够运用现代运营管理方法推动实施项目。
05 音乐编导与传播
研究内容:专注于视听艺术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培养系统掌握传媒音乐编导与传播理论,具备“音乐节目展演编导”“音乐跨媒介编创与传播”“视听智能化制作”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音乐学、声音科学与艺术领域研究,其中19位教授、24位副教授。2024年本专业导师团队及讲师团队承担纵向科研项目9项,年度科研经费合计469.4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经费合计75.16万元。承担横向项目13项,经费合计293.36万元;校级科研项目11项,经费100.97万元。
1.主干课程
CUC
《音乐学研究方法》《传媒音乐专题》《智能时代音乐传播专题研究》《专业创作基础》《流行音乐研究》《电子音乐创作与分析》《声乐理论与实践》《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影视音乐案例分析》《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音乐产业专题研究》《媒介声音研究》《音响系统设计与扩声制作》《音乐录音创作》《影视声音创作》《录音与采样实践》《当代音乐创作前沿》《论文写作》。
2.科研情况
CUC
本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在《人民音乐》、《艺术传播研究》、《电声技术》、《演艺科技》、《学术评论》、《当代电影》、《中国电视》等国内顶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获奖情况
CUC
学生们多次在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等国际国内重要专业赛事中取得佳绩;或在创新创业赛事中取得显著成绩,如积极参与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北京赛区取得佳绩。录音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氛围活跃,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交流活动中屡获佳绩,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主办的“声音学院奖”、中国音协录音艺术与唱片学会举办的学生录音竞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
4.学术交流
CUC
学院创办的“音乐产业高端论坛”、“音乐与声音学术周”、“录音大师班”等品牌学术活动,在国内音乐与声音学术领域影响力广泛。
5.校园活动
CUC
以学院师生为主体的艺术教育中心各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北京大学生音乐节等重要赛事中屡获金奖,以一流的专业水准向社会各界展示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艺术素养.学院打造的毕业联合实习展演“E音之夜”多媒体电子音乐原创作品音乐会以高水平的电子音乐原创作品和领先行业的前沿技术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名片。
6.实习实践
CUC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深度参与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的《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和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等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也高质量完成了中国传媒大学校庆70周年、“新征程新奋斗·致敬航天”、建党百年“七一”表彰大会等校级重大活动导演、组织工作。在各类大型活动的台前幕后都活跃着学院师生的身影,学院还出动音频转播车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部进行节目录制工作,主要承担信号分配和节目分轨录制的工作,为最终节目的完美呈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学院注重夏季学期国际交流和对学生“实践演练”的技能培养,夏季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全英文的文化及教育体验环境,提高在不同环境中英文交流的能力,了解国外大学教育体系及大学课堂文化,为有志于将来在国外深造的学生提供教育衔接。同时通过与中央广播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国家大剧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中国唱片集团总公司、北京音乐厅、传新科技、真力、太合麦田、摩登天空等龙头企业的联合实习,对实践课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毕业生就业去向广泛,涉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相关传媒行业,就业单位及岗位涵盖了电视台、地方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演艺集团、文化传媒(音乐、影视、演艺、技术服务)公司、音乐工作室等,承担录音混音、音频技术支持、算法设计、音乐创作、音乐演出、音乐后期、艺术指导、内容制作、自媒体运营等相关工作。就业单位整体分布广泛、行业优势显著、单位质量较高。
1.学院网站链接
https://mra.c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