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道题讲了好几遍,一换个说法孩子又做错!”“明明题目要求选错误选项,他偏偏选正确的,是不是故意的?” 不少家长面对孩子做题时的“马虎”“不细心”,急得直上火。其实,孩子读题审题能力弱,就像走路时没看清路标,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缺少“认路” 的方法。想让孩子学会精准读题、吃透题意,不能靠反复唠叨 “认真点”,得用对训练方法,帮他们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
一、先摸清孩子“读题审题难” 难在哪
孩子读不懂题,背后藏着不同的“绊脚石”。只有找准问题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1)“理解能力不足” 读不懂题意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有限,遇到复杂句子就像看“天书”。比如数学题里 “小明比小红多 3 个苹果,两人一共有 15 个苹果,求小明有几个”,孩子可能连 “一共”“比…… 多” 的意思都没搞明白,更别提解题了。还有些题目涉及生活常识,像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邮政编码的作用”,孩子没接触过相关知识,自然理解不了题目要求。
(2)“粗心大意” 遗漏关键信息
有些孩子读题就像“扫描机”,快速扫一眼就下笔,忽略了题目里的限定词、单位换算等关键细节。数学题要求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他直接写整数;语文阅读理解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他当成 “正确的是”。就像去超市买东西,没看清清单就拿,最后买错了还不知道错在哪。
(3)“畏难情绪” 不愿深入思考
遇到长题目、新题型,孩子直接“缴械投降”。“这题肯定很难,我不会做!” 还没开始读,就给自己下了 “判决书”。有个孩子看到应用题超过三行字,就皱着眉头喊 “妈妈,我不会”,根本没耐心逐字逐句分析题目。
二、用对方法,让孩子学会“读题审题”
训练孩子读题审题能力,就像教他们学骑车,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掌握正确的技巧。
(1)从 “大声读题” 开始打基础
让孩子做题时把题目读出来,逐字逐句地念,遇到不懂的字词圈出来。读题能调动视觉和听觉,帮助孩子更专注。比如读“小明有 5 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 3 个,现在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边读边思考:“原来有 5 个”“又买了 3 个”“现在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有位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做数学题前,先大声读题三遍,一个月后,孩子漏看信息的情况减少了很多。
(2)教孩子 “抓关键词” 找突破口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像解题的“钥匙”,找准了才能打开答案之门。数学题里的 “多、少、一共、还剩、平均”,语文题里的 “概括、赏析、对比”,英语题里的 “except、but、choose the wrong one”,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词。教孩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关键词,比如用红笔圈出数字,用蓝笔划出问题。有个孩子做应用题时,用红笔把题目里的 “增加了 2 倍” 标出来,一下子就明白计算方法和普通加法不同。
(3)引导孩子 “复述题意” 检验理解
读完题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题目意思说出来。比如数学题可以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我们求什么?” 语文阅读理解可以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题目问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能清晰复述,说明他基本理解了题意;要是说不清楚,就带着他再读一遍,分析哪里没懂。有个爸爸每天让孩子做完作业后,给他讲一遍每道题的意思,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己梳理题目逻辑。
(4)通过 “改题练习” 加深理解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改编题目,把数字改一改、问题变一变,再重新做。比如原题是“小明有 8 个苹果,给了小红 2 个,还剩几个?” 可以改成 “小明有 8 个苹果,小红比他多 2 个,小红有几个?” 通过改题,孩子能更清楚题目中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也能发现不同问法的解题思路差异。有个孩子在改题过程中,突然说:“爸爸,我发现‘多’和‘少’的算法不一样!”
三、这些“雷区” 别踩,避免越练越糟
在训练孩子读题审题能力时,有些做法不仅没用,还会打击孩子积极性。
(1)别总说 “你太粗心了”
一味指责“粗心”,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改进。可以具体指出问题:“你看这道题,题目要求‘画三角形’,你画成了正方形,下次读题时要把‘三角形’圈出来哦。” 用具体的指导代替批评,孩子才能知道如何避免错误。
(2)别直接告诉答案
孩子说“不会做”,别急着说 “这题应该这样做……”。可以引导他思考:“题目里哪些信息是有用的?我们先从哪里入手?” 就像孩子迷路了,不是直接把他带到目的地,而是教他看地图找方向。直接给答案,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失去独立审题的能力。
(3)别布置过量题目
为了训练读题审题,让孩子做大量习题,反而会让他产生厌烦情绪。每天精选3 - 5 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孩子认真读题、分析、解答,比盲目刷题效果好得多。有个孩子原本对数学挺感兴趣,家长为了训练他,每天布置 20 道难题,结果孩子越来越抵触,甚至说 “不想学数学了”。
训练孩子读题审题能力,需要家长多些耐心、巧用心思。从日常做题的点滴入手,把读题审题的方法变成孩子的习惯。当孩子能自信地说“我能读懂题目,知道该怎么做” 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人头疼的 “马虎”“不细心”,早已消失不见,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小小舵手,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上一篇:2025哈尔滨留学中介机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