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七年级上册 Unit 3“Our Colorful School Life(Subjects and Timetables)” 为主题的 Listening&Speaking 公开课顺利开展。本节课巧妙融合时间表达与学科内容两大核心知识点,针对初一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与丰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语言技能,展现了高效且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两位授课教师基于同一教学内容、相同学情,设计出目标一致的教学方案,通过精彩的课堂实践,为全体观摩教师呈现了一场 “同构同源、各展风采” 的教学盛宴,有效推动了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专业成长。

本节课围绕 “学科与课程表” 主题,路老师制定了清晰且可落地的学习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始终紧扣学生能力提升。
路老师以 “Watch and answer” 活动切入,播放包含多种学科场景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寻找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学科”,快速聚焦本节课主题。随后开展 “Game time” 游戏 —— 展示各学科教材封面、典型场景图片(如数学公式、地理地图),让学生快速说出对应学科名称,既复习了学科词汇,又以竞赛式互动点燃了课堂氛围。
考虑到 “时间表达” 是初一学生的学习难点,路老师采用 “图文结合 + 规律总结” 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首先借助时钟模型与图片,直观展示 “整点”(如 8:00 - eight o’clock)、“非整点”(如 10:20 - ten twenty /twenty past ten)的表达方式;之后通过对比表格,清晰总结 “顺读法”(钟点数 + 分钟数)与 “逆读法”(分钟≤30 用 past,分钟>30 用 to,15 分钟用 a quarter,30 分钟用 half)的规则,并用 “10:52(twenty to eleven)、7:45(a quarter to eight)” 等实例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快速理清逻辑,突破记忆难点。同时,教师依托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训练 “favorite” 与 “like...best” 的句式转换(如 “My favorite subject is Chinese. = I like Chinese best.),为后续对话输出做好铺垫。

张老师以 “学生真实校园生活” 为线索,构建了 “从‘发现学科’到‘规划课程’” 的情境化教学流程,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课堂开始,张老师播放 Vlog 并提问:“What subjects do you see in the video?Can you name them in English?” 学生们被熟悉的场景吸引,纷纷举手回答 “maths”“art”“PE”,自然进入学科词汇复习环节。随后,他借助 Vlog 中的上课时间(如 “8:00 开始的语文课”),顺势引出 “时间表达” 主题,实现 “词汇” 与 “语法” 的无缝衔接。
随后,张老师以 “趣味性、逻辑性” 为核心,通过游戏化设计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快速突破知识壁垒,展现了 “轻负高效” 的教学风格。张老师准备了 “学科盲盒”和 “时钟转盘”(标有不同时间刻度)。课堂开始,学生随机抽取盲盒,说出对应学科名称;随后转动时钟转盘,用英语表达指针指向的时间。通过 “抽盲盒”“转转盘” 的游戏互动,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完成了词汇与语法的初步复习,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 “Pre-listening” 与 “While-listening” 环节,张老师以 “周三课程表” 为载体,设计分层听力任务。张老师以 “Pairwork” 活动推动学生语言输出:两人一组,结合 “周三课程表”(8:00 - 8:40 Chinese,14:30 - 15:10 PE 等)编新对话,运用 “ 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our... class.” 句式交流。
例如:A: What time is it?
B: It’s half past two.
A: Oh, it’s time for our PE class.
学生在互动中不仅熟练运用了时间表达与学科词汇,还主动分享 “PE is my favorite subject because I like playing sports.” 等个人想法,真正实现了 “学以致用”。
分层作业设计,延伸课堂效果:为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张老师设计了 “基础 + 提升 + 拓展” 三层作业,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
公开课结束后,实验中学英语组在教研组长李睿涵的组织下,全体英语教师围绕两节课展开深度研讨,形成了 “对比 — 反思 — 总结” 的教研闭环。

老师们一致认为,张老师的 “情境化教学” 贴近学生生活,让英语学习更具代入感;路老师的 “游戏化设计” 则精准契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两种模式虽风格不同,但都实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达成了预设教学目标。
针对 “如何平衡游戏趣味性与知识深度”“如何让基础薄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更有获得感” 等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 “分层设计游戏任务”“为薄弱学生提供句型模板” 等实用建议。
两位授课教师也分享了设计思路与反思 —— 张老师表示,未来可增加 “跨学科英语表达” 的拓展内容;路老师则计划优化游戏规则,让互动更具层次性。最终,教研组总结出 “情境化、游戏化、生活化” 三大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
供稿:教研室
撰稿:程贵双
主审:王 妍
编辑:史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