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谭婷出生在四川大凉山,她是我国第一位“聋人律师”。然而,命运在她8岁时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她的听力,让她进入了无声的世界。 贫困、女性、听障,这些枷锁紧紧锁住了她的人生。但正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在28岁时,成为了我国第一个通过法考的聋人,29岁时又成了大学老师。她的故事引人深思:在生活充满艰难的情况下,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法考 法考是我国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它不仅科目繁多,内容复杂,题量巨大,且难度极高。除了要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外,法律法规还在不断更新,考生必须时刻跟进最新的变化。由于备考压力极大,法考的通过率通常只有10%。

我国历史上涌现过许多杰出的法学家,如帮助秦国崛起的商鞅、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出谋划策的李斯,以及为蜀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诸葛亮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知识面、强烈的责任感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然而,这些特质都需要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支撑,否则再大的才能也无法得到发挥。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聋人律师”并非是一位传统的法学大家,而是一位尽管面对听力障碍,依然坚持奋斗的律师——谭婷。

聋“哑”女孩 谭婷,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的一个贫困家庭,1992年出生的她,8岁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她失去了听力。 小时候,谭婷是一个活泼聪明、成绩优异的孩子,常常被周围的人夸赞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命运的捉弄让她在8岁时突发重病,山村的医疗条件不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她因神经性中耳炎失去听力。虽然这种病不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但它却让谭婷进入了无声的世界。从此,她的生活变得寂静无声。 曾经是班级三好学生的谭婷,活泼、开朗,深受同学们喜爱。但随着听力的丧失,她再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只能趴在窗外,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同学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每当看到女儿这种情形,父母的心里也充满了无尽的痛楚,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她的爱与支持。

谭婷失去听力后,父母四处求医,花光了所有积蓄。然而,依然没有找到恢复的希望。为了维持生计,父母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甚至时常不得不忍受贫穷带来的困顿和生活压力。父母的疲惫让白发渐生,而谭婷心里也充满了愧疚。 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婷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既因为听不到别人的话,也因为失去听力后她变得自卑。很快,她就被周围人称作“小哑巴”,她的内心因此更加孤独和痛苦。 重拾希望 尽管失去了听力,谭婷依然非常热爱读书。在她最灰暗的日子里,书籍成了她的唯一慰藉。尽管她的阅读能力非常有限,但父亲送给她的一本字典,让她重新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窗口。 在多年的求医无果后,谭婷的父母决定不再过度悲伤,而是选择帮助她走出困境,让她接受现实,去做她真正喜欢的事情。于是,当谭婷13岁时,父亲托人找到了专门接收听障孩子的特殊学校。

谭婷虽然早期失去了学业,但她重新投入到学习的怀抱中,心中充满了希望。这使得她更加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谭婷的聪慧和努力,使她逐渐从困境中崭露头角。 在2013年,21岁的谭婷参加了高考,并如愿考入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这不仅是她对自己不屈的证明,也为身边的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成为大学教师似乎是谭婷的理想职业,但在她大学毕业后,她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成为一名律师,帮助更多的聋哑人。

拨云见日 这个改变她一生的人,是唐帅。唐帅是一位非聋非哑的健全人,但他却专门为聋哑人提供法律服务,因此被称为“聋哑人律师”。 唐帅的父母天生聋哑,生活中的艰辛让唐帅早早意识到,聋哑人群体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小时候,他常常因为父母无法与人沟通而看到他们遭受歧视和侮辱。看到这一切,唐帅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能够保护聋哑人的人。 凭借坚强的意志,唐帅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学,学习法律,最终成为一名律师。他不仅自己从事聋哑人群体的法律事务,还自学了手语,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聋哑人得到了法律的帮助。

谭婷在得知唐帅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作为聋哑人,谭婷非常崇拜他,并决定投身到为聋哑人发声的事业中。尽管自己没有法律背景,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但谭婷仍毅然决定追求律师梦想。 她从零开始,自学法律,向唐帅请教手语和专业知识。经过不懈努力,谭婷终于在法考中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名聋人律师。 成为律师后,谭婷帮助了许多聋哑人,解决了他们被拖欠工资、被骗婚、被拐卖等各种问题。她也通过自媒体和直播平台普法,用手语帮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聋哑人。她的直播间虽然安静,但从她的手势中,观众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愤怒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