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一点都不稀奇,前几天北京市的辅警拟录取名单,就已经把不少家长浇了个透心凉了,虽然北大干辅警是个乌龙,但名单上的国科大、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那都是实打实的名校啊。
家长们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自家孩子考上了这些学校,自己该有多么高兴和骄傲,可如果毕业后却只能做辅警呢?那心情真跟坐了过山车一样,不说什么学历浪不浪费的话了,家长们甚至觉得,这样的岗位都对不起孩子高中三年的努力。

高中三年的苦,家长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是熬不完的夜、写不完的题、是早上天没亮就把孩子送去学校,是一次次的咬牙坚持,让家长选择相信这些努力是有意义的还是那句话——读书改变命运。
网上有一位家长,随手记录了自己送高中生上学的照片,时间记录显示是凌晨的六点零七分,这个时候天空还是黑漆漆的一片,本以为校门口会非常冷清,可令家长没想到的是,学校大门口非常热闹。

除了早早拉灯站岗的学校保安外,不少家长已经陆续把学生送到了校门口,有路途稍远的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也有陪读的家长步行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的,但多数家长还是骑着电动车接送,方便也不怕堵车。
在天不亮的凌晨,家长用“门庭若市”来形容高中校门口的热闹,家长宛如过江之鲫,急吼吼地把孩子送到目的地,再骑回去,日复一日的重复,只盼着孩子能尽早熬过高三的苦,迎来大学的甜。

相信这也是每一个家长都坚定的信念,评论区有网友感慨:有家长能亲自接送的孩子已经是人中龙凤了,自己读高一的时候,冬天下大学,为了第二天不迟到,自己只能在教室里坐了一个晚上。
回忆起高三的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酸涩,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咱们国家的学生能熬到高考结束的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吃苦的忍耐力。
但评论区很快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位四川ip的网友直言看清了现实:努力的意义在哪呢?卷25年,出来发现一个工作都找不到,最终还是要看脐带。

乍一看是在给家长泼冷水,但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能说出“卷了25年”的人,大概率是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却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迈向社会,每一个新的开始都让人逐渐看清一些现实。
就像一些同学说的,上了大学才知道,来自北京的同学们从没有早起过,来自海南的同学们下午五点就能放学回家了,来自上海的同学从不知道什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的假期也不用困在补课班,而是去周游世界。

只有那几个公认“最苦省份”的学生,默默吃了十好几年的苦,所以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呢?当我们只看看到人与人之间原始的差距时,就会产生不满,甚至失去了努力的勇气。
但作为普通人,看清现实不代表着要选择放弃,户籍的所在地注定了副本难度的不同,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吗?这谁也不敢肯定,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普通人不努力一定找不到工作,努力不是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为了争取那个可能的概率,这足以成为寒门学子拼尽全力的希望了。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