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我的恩师李同文先生(二)
开心田螺
2025-11-22 07:44:05
0

李同文老师教我,是在1981-1982学年,也就是初三毕业那年。作为班主任,他说时间过得快有个形象的比喻:“娃们儿,这中招考试就像农村娶媳妇‘看好’一样,只要‘好’定住了,刺啦一下就到跟前(缸儿)了!”

作为语文老师,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语文课外给我们补充古典名篇《陌上桑》,和作文课带学生爬上学校南边寺坡山的最高巅,放眼四望,尤其是北眺黄河胜景。回来后,他让学生写作文,自己也写下水作文。他把写的下水文抄在黑板上,让我们抄了之后进一步读背。

我曾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魂兮,归来!——为中学语文教学招魂》里,详细叙述过这几个细节——

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仔细想想,早先的语文教学并不是这样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十年浩劫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教育战线重现生机。那时的语文课,除了一本教科书外,再没有任何一本资料。教师上课,就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学生课后,除了读书,似乎再没有什么练习题可做,师生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初三时那位教我们语文的李同文老师。

他是民国时期石井太平庄著名的民间诗人、《赏茅斋诗稿》的作者李兰滨先生的侄儿,因此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熏陶,是一位“老学究”式的人物。虽然几十年的岁月沧桑抹去了我的许多记忆,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老人家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穿一身很时兴的崭新的黑斜纹棉袄棉裤,头戴“火车头”帽儿,背抄手,在讲台上,一边慢条斯理的踱着他的方步,一边领着我们朗读他让语文课代表早已抄好在黑板上的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要知道,那时我们的教科书上根本就没有这首古诗,鬼晓得他老人家是从哪里弄来的?

他教作文更是“离谱儿”:常常是先带我们来到学校最高处的一排窑洞顶上,或是直接带我们爬到学校四周高高的山顶上,让我们观察景物,欣赏四时的山色,引导我们极目远眺北边的九曲黄河,然后回到学校写作文;并且他和我们一起写,然后读给我们听,或抄给我们读背;再把我们写的好作文挑出来,让我们重新誊写后,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专栏办展览;他还时常让我们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点燃了我的写作热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抄教课外名篇《陌上桑》的情景历历在目:应该是在腊月天气,外面的雪正在消融中。一天早饭后,我从家里吃罢早饭赶到学校,从位于山沃初中校院西北角的那个教室后门一踏进教室后门,一眼就看见语文课代表正站在讲台上往黑板上抄写着,教室后边好像还烧着疙瘩火。外面的白雪世界,黑板上翩翩走来的采桑女,教室后边红彤彤的火光,真有一种“红袖添香晨读书”的味道!

那次寺坡山巅的采风写作,我和陈冰兄因身体原因没能前往,但自由写作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作业,我就写了篇怀念小学老师陈西汉先生的文章,因“感情真挚”被选中展示,山沃西街的秀姐同学啧啧称奇;陈冰同学根据看过的连环画书改写《杨业归宋》:

“却说次日早朝,文武百官中有一人出班奏道‘……’”

而栗园村的李文通同学,则凭借作文中的一个词语“殊不知”,被李老先生大加赞赏,一夸再夸!

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他给我们讲被毛教员盛赞为“娃娃将军”的韩钧,在豫西强渡黄河后,到太平庄去拜访自己的启蒙老师李筠(字竹波,《竹波诗草》作者?)时,提前10里在石井下马,牵马徒步的尊师佳话。

这一年,彻底改写了我的人生命运!麦收时,父辈二位承包了校田小麦收割后的脱粒任务,需要学生先搬运到村中打麦场,结果扬了一路。农民出身的父辈心疼不已,与校领导发生了激烈争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在课堂上被气不过的校领导多次当众羞辱,那段时间简直生不如死!不知道自己及家长在同学心目中变成了什么样子!

7月中旬,应该是14-15日举行中招考试,考点在石井高中。考前教育、用餐场景清晰如昨,唯独忘记了考场情景;语文试卷中给汉字注音题中有个字是千里迢迢的“迢”。那年中招政策有变:加试体育,成绩计入总分,我考了零分。

新学年开始,我曾到校又复习了一个月。那个星期六,临离校时,李老师说:“娃们,开学一个月了,学校要求初三学生从下周开始上晚自习,下周都把铺盖卷儿带来!”

因参加中招离校早,席子被人弄丢了。因不敢张嘴再向父亲要席子,一赌气,在周一早晨去学时,提出退学要求。我和弟弟就睡在父亲脚头,听完我的话,父亲竟连一声叹息的表示都没有,弟弟无奈起身去学。

返乡务农之后,业余先学医,后从文。实在无书可读的我,曾去学校向李老师借书:刘心武的《钟鼓楼》,就是在这一期间读的。给我书时,对我说:“我刚买的,还没来得及看呢。”

1988年3月某天,早晨起来吃罢饭,正准备下地。在校上学的小妹回来告诉我:“李老师让你去学校。”到校后见了李老师,简单说明了情况,很快预备钟就响了。他带我到教室,向学生作了简单介绍,就这样,开启了我一生的教育生涯。

参加工作之后,1991年8月16日,为偿还赴晋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几百元,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铁门。离别母校前,我痛哭了一场。原因是,那天早饭之后,时任教导主任的李老师找到我,说我原来在他那里借了本《中国成语辞典》和两本《词源》。我说是的,这几本书现在就静静的躺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边说,边拉开抽屉。——可能李老师是怕我忘了,只是善意提醒我;或者是怕我会把书带走?看到书后,他说,那就先放在这儿。

李同文老师离开之后,说不来当时心里是怎样的一种难受。或许是一想起24年来连赶集都很少去过的自己,此一去远行百里,即将开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生涯;或许是原来要一同前往的同事临时变卦不去了,只剩下我自己孑然一身;或许还多多少少夹杂着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哭过之后,带着最后剩下的几件简单行李,离开母校,回到家中,简单收拾了两件铺盖和几本笔记本、书,没填满一个金龙鱼油纸箱,在父亲不在家、道路被前天突降的暴雨山洪彻底摧毁的情况下,在午后离开了故乡,踏上了异乡漂泊之路。

从此,和李老师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2013年前后,落实老民师发放养老金补助任教年限时,第一次前去家中拜访李同文先生,正逢师母石秀英女士病逝三年迁坟,惊悉噩耗,心中五味杂陈!

因为我的妈妈曾多次说到过师母,记不清她俩究竟是同学还是同事了,也见到了曾经的初三同学——李老师的二女儿李云竹。

此后有一年的一天,李老师突然出现在我现在工作的校园,是来给学校图书馆捐赠他自己出的作品集《夕阳晚霞》的。封面是他自己题的字,依然是那样的中规中矩、亲切和熟悉。同村邻居不在,我接待了他,更有幸获赠他的大作。

这本书精装帧,几百页,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可以说是一个百宝箱或是“大杂烩”。从书中了解到,在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后,因小孙孙的抚养权问题,李老师和师母曾带着孙儿,开着一辆三轮车,一路向西北,连夜奔袭一二百公里,沿新峪公路,经河沿,过南村,到渑池县城西一个叫白浪(?)的地方,才换乘其它车辆,一路向西,最后在甘肃天水落脚,一住就是四年多……

呜呼,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人生最大不幸;没想到有人居然又给恩师、师娘的心上插上了一把刀,何其歹毒!

令人欣慰的是,李老师又拿出当年在“西农”玉米地里赤膊锄二遍玉米时的拼命三郎精神,再一次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当年在故乡母校时,小孙孙李少阳被他们带在身边,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恩师、师母,现在终于不需要再为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劳神费力、操心挂意了!

不知道迟到了多长时间,在这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深秋的最后一天、初冬的前夕,零零碎碎,写下上面这些文字,权作遥祭了!

此时,窗外,正传来零零星星的爆竹声,又到了该烧寒衣纸的时候了。李老师啊,冬天来了,你们二位记得加衣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有的学霸的家长不会经常管... 学霸基本上都是家长管出来的,不是学校教出来的,也不是机构教出来的。这个观点你认同不认同? 我说的“管...
云南一村民讨要8年前2万元计生... 11月21日,云南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兴龙村村民吴某反映,2015年为给次女办理落户上学,他与村委会...
山东国际本科对比:深挖教学内核... 在山东国际本科赛道里,不少家庭筛选项目时总绕不开一个核心困惑:同样是衔接海外院校,为何有的学生能平稳...
深切缅怀我的恩师李同文先生(二... 李同文老师教我,是在1981-1982学年,也就是初三毕业那年。作为班主任,他说时间过得快有个形象的...
搭建友谊之桥 重庆与巴新共绘教... 11月18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教育部开展交流活动,推动中巴新两国在教育领...
2025西安靠谱的留学中介选择... 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西安的留学市场同样活跃且独具特色。这里汇聚了众多优秀高校生源,学子们务实...
132名学生参与全部项目,临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宗宝 11月17日,根据临沂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临沂士博高级中学组织高二...
学生选课秘籍:三大标准+避坑指... 各位同学,选课可是学习生涯里的一件大事儿,选对了课,不仅能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
2025年新增144位两院院士... 2025年新增144位两院院士中,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表现突出,收获颇丰...
用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近期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