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个国内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次改变命运的独特机遇。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惊险和艰辛,许多人也在半途中选择了放弃,但那些最终成功走过的人将离成功更近一步。尽管文凭学历并非年轻人唯一的依仗,但拥有它确实能让我们的职业之路更加轻松明朗。说打工也能成为人上人的情况毕竟是极少数,否则现今的父母也不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的教育投资心血。然而,并非所有的学子都珍惜高考这个机会,就像那些故意考零分的考生,其中之一便是徐孟南。
徐孟南,来自安徽的考生,200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总成绩只有160分。对于这个成绩,他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意外,因为他的实力本应更为出色;而他自己对此也不太满意,因为他的目标竟然是零分!为何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他的目标与众不同呢?原因源自他对应试教育的疑虑和不满。为了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启动教育改革,他自以为是地牺牲了自己的高考,借此来吸引各方关注,结果却只毁了自己的前途。在考场上,他故意在答题范围内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考号,然后只留下一句话,那就是改变现有应试教育。然而当结果揭晓时,他成了焦点,但火的是他这种任性行为,而不是所谓的意见和建议。
其实,历年高考以来,像他这样故意考零分的考生并不是个别现象,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提前进入社会磨炼。许多人都想知道,后来的他到底如何了?是否按照他所期望的专注特长,重点培养,取得成功?徐孟南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落榜后开始后悔。可惜,父母没有条件再支持他复读,于是他只能开始找工作养活自己。他在条件艰苦的车间流水线上工作数年,23岁就回乡结婚生子了,但后来婚姻也以离散告终。经历了十年的社会打拼,他对当年的决定更加懊悔,也更深刻地明白了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于是在2018年,他决定再次备战高考,并于当年成功考入一所大专院校。希望这一次,他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踏实求学,顺利毕业。
实际上,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则是一直在不断改进中。目前来说,它还是相对公平的,让无数寒门学子看到了出头之日,迎来了辉煌时刻。对于教育来说,适应社会发展水平才是最好的选择。不管将来是否能迎来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下最重要的是顺应现有模式。如果想要改变它,就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它,才有可能真正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