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吐槽自己的大学宿舍,说放在古代,连丫鬟都不会住这样的楼。
大家总想着以前的穷人可能很惨,没有地位,甚至被剥夺了一些做人的权利,所以觉得他们住的地方应该比我们的更差。但没想到的是,去那些乔家大院或者留存下来的大户人家的宅子里看一看。
会发现丫鬟们住的地方还真挺好的,甚至还有一些能有自己的单间儿,只是她们的工作确实累一些。
再反观现在大学生的学校,要是能给提供单人寝室,那基本上得是在博士阶段,而且还得是国内特别好的高校的博士,并且房租也挺贵的,一般都是4人寝、6人寝或8人寝。
很多学校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经费不足,确实没办法在较短周期内给学生不断更新宿舍状况。
那些没经过翻修的宿舍看起来老旧,学生住进去后,只要能保证安全以及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设施,比如有热水、有独立卫浴等等,那也还可以。
毕竟大家都是现代人了,不能再拿90年代大学生的住宿环境,来要求现在的大学生。但在北京的一所高校,女孩子们可真是崩溃了。
有个女生搬进新宿舍后直接发出一声感叹,说这可不就是真正的丫鬟楼嘛。自己虽说已拥有完整人格,现在人人平等,可为啥住进去会给人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呢?
这种哭笑不得的吐槽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马上就有该校的校友表示,自己97年入学时,宿舍就是这副模样,没想到同样的设施竟然被保留到了现在。
这个惊人的发现确实能证明,至少这间宿舍或者这整栋宿舍楼在近30年的时光里,都没有进行任何修缮。
学生们就这么原汁原味地住到了现在,所以小小的吐槽一下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更复古的还有那30年前的蓝色脸盆架子呢。
报考学校的时候,当然要把宿舍条件考虑在内。但要判断宿舍情况好坏,可别光信招生手册里那所谓的样板间,不妨去翻翻学校中人气较旺的学生论坛。
多搜一些实时画面,看看带有日期的学生最新实拍的图片,这才是最靠谱的。比如,若有人晒出房间里有特别老旧的设施,那就得小心了。
这些设施肯定不是学生们自发采购的,而是学校为了节省成本,一直让学生用到现在。还要注意,大学有自己的宿舍分配规律。
听学姐们讲一讲就能发现,有的学校是先给本科生提供条件较好的宿舍,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宿舍条件反而越来越差。
清华就是这样的分配逻辑,笔者就曾看到有博士生搬到了条件特别差的宿舍,里面的条件真的比不上现在的一些公办二三本院校的宿舍。
还有一些学校则是按专业分配宿舍,热门专业可能住新楼,冷门专业就得挤在老楼了。
要是按年级进行轮换的话,那么每年都得搬宿舍楼,这也挺麻烦的。把这些情况多考虑一下,也有利于自己大学四年的幸福生活。
要是有新校区和老校区可供选择的话,那自然是选新校区的新宿舍楼。有些位于市区的学校,出门逛街、品尝美食都挺方便的,但宿舍可能因为地皮贵而显得更加窄小拥挤;
而郊区的学校宿舍往往更加宽敞,可要是去市区就得坐两小时的公交车,这样实习以及兼职时,都得在路上花费更多时间。至于该如何取舍,那就得看大家自己的考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