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开心田螺
2025-07-13 10:40:05
0

“我辞职!我再也不教这个学生了!”这句话出自四川大学的何崝教授之口,激烈的情绪背后,源自的是他与一名特殊学生的关系。这位学生,就是2009年闻名一时的“甲骨文考生”——黄蛉。在四川大学,黄蛉被视为一个非凡的天才。

黄蛉之所以能进入四川大学,源于其突出的才能和背景。他是学校破格录取的学生,甚至在其他高校纷纷争抢人才的情况下,四川大学也采取了“挖墙脚”的策略,将他招揽进来。黄蛉一进入川大,便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重视与精心培养。为了更好地栽培他,学校甚至特别请回了退休的何崝教授。然而,黄蛉与何教授的关系,并没有延续多久。没过多久,黄蛉竟然让何教授愤怒至极,最终选择辞职。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何崝教授作出了如此极端的决定呢?黄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他在进入四川大学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黄蛉,1989年出生于四川省,童年时期,父母为了生计去深圳打工,黄蛉因此成为了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从小性格内向,喜欢独自玩耍,村后的一座古老庙宇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庙里的大钟上刻有许多奇异的古文字,这些文字深深吸引了他,也让他开始对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正是这段童年的特殊经历,培养了他对古文字的浓厚好奇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蛉对古文字的兴趣并没有减退。尽管在当地县城,关于甲骨文的资料极为匮乏,但他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开始独自探索。他经常会根据甲骨文的图案,自己设计出一些看似怪异的文字。尽管如此,黄蛉仍然坚持自学,购买了大量的古文字书籍,这些书籍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

在书本上,他常常会看到一些字形与自己脑海中构想的文字相似,这让黄蛉倍感喜悦。他逐渐发现,甲骨文并不仅仅是符号,更像是古人思想的载体。对于黄蛉来说,每一块甲骨文都仿佛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火种。

在同学眼里,黄蛉的行为显得与众不同。当大家都在翻阅课本时,黄蛉却常常捧着一本古籍钻研,课堂上、课间、甚至休息时间,他都沉浸在对古文字的研究中。他对甲骨文的热爱已经近乎痴迷,甚至在自己的笔记上,他也不忘写上古文字。

高中时,黄蛉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良师——蒲体超老师。蒲老师是黄蛉真正的启蒙导师,他的指导让黄蛉在甲骨文的学习上取得了突破。一天,蒲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对”字,接着解释道:“在甲骨文中,这个字的原型是一个人拿着灯,象征着对照的意思。”这段话让黄蛉如梦初醒,他从未听人如此深入浅出地讲解甲骨文的奥秘。黄蛉从此便开始不断向蒲老师请教,渴望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更多细节。

蒲体超不仅传授了黄蛉知识,也教导他做人。他曾告诉黄蛉:“我们要知道每个汉字诞生时的样子,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看到自己出生时的模样。”这句话深深印刻在黄蛉的心里,也成为他对古文字热爱的核心。

在蒲老师的指导下,黄蛉的学业进步飞快。然而,他的成绩依然中规中矩,高中的学业压力使得他并未在其他学科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尽管如此,蒲老师一直鼓励黄蛉不要“偏科”,所以他也在高考前投入了大量时间复习其他科目。

然而,模拟考试后,黄蛉的成绩并不理想,预测他可能只能勉强过二本线。但在高考前,蒲老师的一句话引发了黄蛉的深思:“高考阅卷老师通常只有几十秒钟的时间来批阅作文,要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这句话让黄蛉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用甲骨文来写作文,以此来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这个决定充满了冒险性,尤其是对他来说,这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高考。尽管蒲老师曾在考试前特别为他指导,但黄蛉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在考场上,他写下了那篇震惊四座的“甲骨文作文”。当阅卷老师看到这篇作品时,立刻被惊呆了,因为这些古老的符号根本无法被理解。虽然阅卷老师不认识这些字符,但他们还是判断出这是用甲骨文写成的文章。最终,这篇作文被送到相关专家处翻译和解读,黄蛉也因此成为“甲骨文考生”,迅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然而,黄蛉的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蒲体超老师对黄蛉的举动深感痛心,他认为黄蛉过于冲动,做出了不理智的选择。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黄蛉的总成绩仅为428分,而甲骨文作文的得分更是低得可怜——仅为6分。尽管如此,蒲老师还是对黄蛉的能力表示认可,并称他为“国内第一个能用甲骨文写出800字作文的高中生”,并号召社会更多地尊重和理解甲骨文。

但尽管如此,黄蛉的举动依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认为他过于偏激,甚至认为他这种行为不仅在考试中失去了机会,也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负面影响。毕竟,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其字符数量有限,很多现代汉字与甲骨文无法完全对应。因此,黄蛉的作文很难被评价为“通顺”的文章。

虽然遭遇批评,但黄蛉的决定依然令人震惊。无论如何,他的这一行为在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这篇作文最终没有被广泛流传,但黄蛉凭借记忆,再次写出了一篇类似的甲骨文文章,甚至拜访了复旦大学的古文字专家刘钊教授,想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古文字知识。然而,刘教授因为黄蛉的高考成绩过低,婉拒了他进入复旦的请求。

但黄蛉并没有放弃,西南财经大学主动联系他,表示可以提供学费全免的优惠,并邀请他前来就读。尽管西南财经大学并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黄蛉还是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不过,黄蛉最终并没有选择这所学校,而是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经过一番波折,黄蛉最终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开启了他在甲骨文领域的学习之路。在四川大学,黄蛉依然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专心求学,虽然媒体和同学们对他的背景充满好奇,但黄蛉始终表示自己只希望能在古文字领域有所突破。

然而,在川大的求学生活并不如黄蛉预想的那样顺利。何崝教授在为他提供一对一辅导后,也因黄蛉的浮夸言辞和不够踏实的学习态度,最终选择了辞职。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黄蛉在学术上并没有显著进展,反而脾气变得越来越骄横。最终,何崝教授感到失望,并表示将不再教导黄蛉。

至此,黄蛉的故事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虽然他曾为中国的甲骨文研究带来过一次轰动,但最终他并未在学术上取得太多成就。黄蛉的经历,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提醒着每一个学子,在面对高考和人生选择时,理性与冷静的重要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曼大语言要求突变: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2025语言新政深度解析 2025年夏季,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
高考677分放弃北大,选择报民... 2025年高考填报志愿阶段,学生本人和家长之间的冲突越发突出。特别是高分段的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主意识...
盐城射阳两学子在国家和省级中小... 日前,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首届江苏省青少年“云科创——太空探索AI作文”创作获奖名...
哪家论文查重系统最为常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在进行课题研究过...
苏州市姑苏区平江新城幼儿园小班... 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独立成长的新起点。为了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园所情况,帮助孩子顺利适应...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记者调查】 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泽锟...
会计岗位职场通用能力有哪些?资... 原创 证事合集 证事合集 2025年08月19日 22:17 河南 想在会计岗位步步高升?这份能力...
九月开学投用!新学校+2 好消息~ 由两江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 悦融小学校(原悦来四小), 以及两江产城公司代建的 星光柏溪学校...
二胎妈妈半夜掀开哥哥被子,网友... 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着实令人忧心,有些事情在外人看来,家长们就该加以管束了,若再放任不管,将会产生极为...
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模式:让课... 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模式:让课堂活起来 ——广州市白云学院语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文/谭家尧 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