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四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过渡阶段,知识点难度提升(如引入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复杂度增加、几何初步知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孩子高效掌握知识,还能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需要重点培养的习惯:
一、规范书写与格式的习惯
- 数字与符号工整
- 数字(0-9)、运算符号(+、-、×、÷)、等号(=)要写规范,避免因潦草导致看错数字(如 “6” 写成 “9”、“+” 写成 “×”),尤其在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进位、退位的小数字要标注清晰(如进位写 “1”,退位标 “・”)。
- 步骤完整不跳步
- 解决问题时(如应用题、脱式计算),要按步骤书写:
- 脱式计算需体现每一步的运算过程(如 “30+5×6” 要先算 “5×6=30”,再算 “30+30=60”,不能直接写结果);
- 应用题要写 “解” 和 “答”,关键步骤(如列式依据)可简要标注(如 “总路程 = 速度 × 时间”)。
二、认真审题的习惯
- 圈画关键信息
- 读题时用铅笔圈出关键词(如 “一共”“平均”“多多少”“倍”“除”“除以” 等),区分易混淆的表述(如 “减少了 3 倍” 和 “减少到 3 倍”)。
- 例:“一个数的 5 倍是 30,这个数是多少?”—— 圈出 “5 倍”“是 30”,明确用除法计算。
- 避免 “想当然”
- 不凭经验跳过细节,尤其注意题目中的 “陷阱”(如单位不统一:“1 米布做 3 件衣服,30 分米布能做几件?” 需先统一单位)。
三、主动思考与分析的习惯
-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不仅要会做题,还要能说清 “为什么这样算”。比如学习 “平行四边形面积” 时,要理解 “转化成长方形” 的推导逻辑,而非死记公式。
- 多角度尝试解题
- 对同一问题尝试不同方法(如应用题可用算术法或画图法),培养灵活性。例如:“鸡兔同笼” 问题,既可以用假设法,也可以用列表法验证。
- 遇到难题不放弃
- 先独立思考(可画图、举例子辅助),若 10 分钟仍无思路,再请教老师或同学,事后总结 “卡壳点”,避免下次重复犯错。
四、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 即时检查
- 做完一道题后立刻检查:
- 计算类:反向验算(加法用减法,乘法用除法),如 “25×4=100”,验算 “100÷4=25”;
- 应用题:代入结果验证(如 “小明有 15 颗糖,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 5 颗,还剩几颗?” 计算后可代入 “3×5 + 剩余 = 15” 验证)。
- 整体复查
- 作业或试卷完成后,从头到尾检查是否有漏题、书写错误(如漏写单位、答非所问)。
五、整理错题的习惯
- 建立错题本
- 分类记录错题:
- 标注错误原因(如 “看错数字”“公式记错”“思路错误”);
- 写出正确过程和反思(如 “下次要注意‘除’和‘除以’的区别”)。
- 定期复习错题
- 每周回顾 1-2 次错题,避免重复犯错。四年级常见易错点:四则运算顺序、单位换算、应用题中的 “隐含条件”(如 “往返一次” 需乘 2)。
六、专注与时间管理的习惯
- 专注做题不拖延
- 写作业时远离手机、电视等干扰,规定每道题的大致时间(如口算题 1 分钟内,复杂应用题 5-8 分钟),避免 “磨洋工”。
- 合理分配时间
- 遇到难题不纠结,先标记跳过,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头攻克,培养 “全局观”。
总结
四年级数学习惯的核心是 “规范、严谨、主动”。家长和老师可通过日常练习中的细节引导(如要求书写格式、提问解题思路),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这些习惯,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如方程、几何证明)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