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语文课本《纸的发明》,课文中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及纸的发展历程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不仅是书本知识的汲取者,更是实践智慧的践行者,青岛德贤路小学的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开启一场 “古法造纸”之旅。
穿越时空,探秘“纸”的前世今生
活动一开始,讲解老师就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探寻造纸术的奥秘。“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老师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讲起,介绍了古代人们记录文字的方式,并重点讲解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常见材料,经过捣烂、制浆等工序,最终造出了轻便、廉价的纸张,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亲自动手,体验“纸”的神奇诞生
光听不过瘾,动手才够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合作,开始了“古法造纸”的奇妙旅程。
撕纸、打浆、抄纸、晾晒……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细心。同学们小心翼翼地用滤网抄纸,将滤网倾斜放入纸浆中,轻轻摇晃,使纸浆均匀地覆盖在滤网上,缓慢提起滤网,让多余的水分滤出,再舀起纸浆补充比较薄的地方,填充均匀,同学们格外小心,生怕弄破了。
铺好一层纸浆,同学们在上面轻轻的放上了花瓣和树叶,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花草纸”,用干花打造了一副属于自己的春日浪漫。
成果展示,分享“纸”的无限创意
经过一番努力,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纸张终于诞生啦!同学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有的纸平整光滑,有的纸花纹独特,还有的纸散发着淡淡的花草香……每一张纸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汗水,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收获满满,感悟“纸”的非凡意义
这次“古法造纸”研学之旅,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传统技艺的魅力,更让大家明白了纸张的来之不易。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会更加珍惜纸张,爱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