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学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毕竟,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掌舵人”,一堂好课能点亮学生的思路,一位靠谱的导师能为成长指路,一群优秀的教师团队更能撑起一所大学的育人底气。
前段时间,桂林理工大学就凭着教师们的亮眼表现刷了一波存在感。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西赛区的评比里,该校的11支参赛团队全部获奖,一口气拿下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能在高手云集的比赛里全员“通关”,还拿了这么多一等奖,足以看出教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真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匡小军教授,还收到英国皇家化学会的贺信,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要知道,这头衔得在化学领域有实打实的科研成就和国际影响力才行,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给学校的科研实力镀金,也说明该校的教师在国际舞台上也能拿出硬实力。
光说个别教师厉害还不够,整体师资力量才是撑起人才培养的骨架。现在桂林理工大学有3300多位教职工,光专任教师就有1979人,其中快一半都是高级职称,这阵容足够硬核。更贴心的是,“双师型” 教师也占10.51%,这些教师不光书教得好,还有实打实的行业经验,讲起课来能结合真实案例,学生听得认真,学完也能更快接轨职场。
别以为教授们只搞科研不带课,在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那是常态。在2024年,在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里,95.05%给本科生讲课,307位教授走进本科课堂,几乎是全员上阵。就拿核心课程来说,近六成授课教授都在主讲,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核心课程占了近七成,这意味着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跟着行业里的“大拿”学真本事,这些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教师给力,学生的出路自然差不了。该校2024届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超过了九成,大部分毕业生进企业大展拳脚,还有13.55%选择继续深造。而在就业地域上,广西和广东成为主阵地,不管是制造业、建筑业,还是现在热门的信息技术行业,都能看到该校毕业生的身影,学校培养的人才紧跟上市场需求的节奏。
说到底,一所大学好不好,最终还得看能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才。桂林理工大学用实打实的师资力量、亮眼的教学成果和不错的就业数据证明,在这里读书,能遇到认真教课的好教师,能学到扎实的专业本领,毕业之后也能有不错的发展。对于想踏踏实实学知识、谋出路的学生来说,桂林理工大学确实值得好好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