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应用?众多中小学老师们正在积极构建“积极语言的HAPPY模式”。
01
“积极语言HAPPY模式” 关键假设
积极语言HAPPY模式构建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关注的核心是普通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激发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乐人生。
02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建构思路
该模式建构思路是:积极语言→积极情绪→积极人际→积极人格→积极社会支持→幸福、和谐、阳光的人。
03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基本解释
HAPPY由 H(Hope预想,期望)+ A(Action行动)+P(Point关键点)+ P(Process过程)+ Y(Yield收益、效率、产品)构成。
HAPPY语言模式基本解释是:根据预想的积极品质特征,教师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引导,使预想、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
04
HAPPY模式的应用详解(HAPPY五步法)
积极语言的应用研究要超前于它的基础理论研究。每一个小的应用研究都在为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建构基础,所以,HAPPY模式在应用时就植根于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小情境。每个小情境都是一个具有矛盾情节的小故事,故事中客观、具体地描述师生对话、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包括语气、语调、表情、动作、体姿等,但不做分析,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出语言引发的问题及所要解决的矛盾。
针对情境,应用HAPPY五步法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一步、期望(H:Hope)——一个良好的期待和预想
第二步、行动(A:Action)——一种促进学生“想做起来”的语言方式
第三步、关键点(P:Point)——教师语言与学生需要和情绪之间的关键点
第四步、过程(P:Process)——一个怎样说话的过程
第五步、收获一个(Y:Yield)——品质行为稳定,习惯结构养成,积极品质习得(收益、效率、产品)
05
“积极语言HAPPY模式”表征层次
学习成功所带来的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快乐的体验,而快乐的人更优秀,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更成功。在良好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容易被激发,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让其能够学懂、学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激发起学习动机。积极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体验成功,消除因挫折而引起的行为问题。而反复遭受失败的学生会把许多事都看成是烦闷、挫折、疲惫和不愉快的,他们会选择逃避这些不愉快,其中包括逃避学习、不守纪律、不爱护公物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逃避不愉快的刺激也是一种强化,所以,教师的语言如果让学生感受到总是处在失败之中,就是强化了学生的不愉快体验,进而强化了学生逃避挫折和失败的需求,学生会变得更不愿意学习、更不守纪律,甚至破坏公物等。由此,说明教师语言层次的不同水平会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06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于师生良好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通过积极语言促进师生良好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体现在:
(1)协调认知,有助于师生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师生关系;
(2)协调情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3)协调行动,由于积极语言更多地是指向未来,指向希望,指向目标,所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清楚地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
陈虹
心理学博士,教授/编审,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
扫码入QQ论坛群
发言专家
左右更多
心理健康/暖心故事
汇报发言人
左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