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出手了!如果武大不纠错,就不给武大审稿,不收武大学生
开心田螺
2025-08-03 21:52:27
0

“倘若武汉大学不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从今往后,我不但不会给武大审稿,连武大的学生也一概不收!”

清华大学何教授在B站发出的这声怒喝,宛如一道凌厉的闪电,瞬间划破了舆论的苍穹。这绝非寻常意义上的声援,而是一位学术泰斗向另一所顶尖高校掷出的公开“绝交”檄文。

这一句话,无情地扯下了武大事件那最后一块遮羞的幕布。当《南方周末》发出犀利质问、商务部研究员惨遭禁言、校长轻描淡写地表示“等待上级安排”时,公众还在苦苦等待“程序正义”的降临,清华教授却直接掀翻了桌子:你们若不讲道义,那我也无需顾及情面!

何教授的这一表态,乍一看似乎有些“越界”,实则是一记精准有力的重击。审稿与招生,堪称高校学术生态的核心命脉。他以学术圈那无形的“软权力”发出严正警告:若武大持续纵容诬告之举、无视法院的公正判决、肆意践踏学生的尊严,那它便不配赢得学术共同体的信任与尊重。

在这背后,是无数位学者的强烈共鸣。一位匿名的学术界大佬留言道:“早就该这么干了!学术圈绝不能沦为‘关系网’‘庇护所’。”更多的网友则纷纷拍手叫好:“这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坚守真理。”

可笑的是,武大校内论坛却充斥着一片“护校”的喧嚣。新生群里讨论此事的学生,竟被无情踢出群聊,甚至遭到辱骂。好一个“既来之则安之”,来了就得黑白颠倒、全力维护母校那所谓的“名誉”。

这哪里还是学生?分明就是被驯化成了舆论的打手。难怪有网友冷笑道:“难怪有些企业不愿招聘武大的学生,怕是怕这种盲目的‘忠诚’。”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接踵而至——杨景媛的硕士论文,下载量已然突破6.2万次,直逼知网武大论文下载榜的首位(2013年的一篇博士论文,下载量为8.2万次)。

按照这样的发酵态势,一篇充斥着造假、编造“离婚法”、抄袭成风的“优秀毕业论文”,即将登顶武大的“学术之巅”。

这是何等的讽刺啊!武大一直引以为傲的学术声誉,难道竟要靠一篇“诬告者”的丑闻论文来“打破纪录”?那篇2013年的博士论文,探讨的是严肃而深刻的学术课题;而这篇2024年的“杰作”,研究的却是如何用学术的外衣来包装谎言,用学位的光环来掩盖罪恶。

更荒诞至极的是,武大至今仍未将这篇论文从知网撤下。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我们不在乎论文的内容质量,只在乎那所谓的GDP(下载量)。”这哪里是什么学术,分明就是学术的自我献祭。

曾几何时,武大是珞珈山的璀璨明珠,是樱花雨下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殿堂。可如今,“武大学生”这四个字,竟成了某些企业的“黑名单”上的常客。并非是武大的学历不够硬气,而是那令人心寒的校风在作祟。

当法院的判决形同废纸,当诬告者却能保研读博,当为正义发声的人惨遭禁言,当校长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等待上级安排”——这所百年名校,正在用一系列的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在这里,真相远不如关系重要,正义远不如稳定关键,良知远不如沉默划算。

雷军倘若知晓今日武大的这般模样,是否会为自己曾经慷慨捐赠的母校感到一丝悲凉?他捐赠的,是满怀的希望;可如今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失望。

张平文校长终于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发布了“情况通报”。可这份“还算说得过去”的文件,来得实在是太迟了。它并非是主动纠错,而是被舆论逼到墙角后的无奈之举。

真正的纠错,应该是立刻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恢复他那被玷污的名誉;是彻查杨景媛的学术不端行为,撤销她那不应得的学位;是问责当年草率处理此事的部门;是向全社会诚恳道歉。

否则,清华教授的“不收武大学生”,绝不会是终点,而只会是更多学者、企业、公众用脚投票的起点。

堂堂武大,绝不应沦为“耻辱论文”的诞生之所,更不应成为“正义失语”的代名词。珞珈山的风,该吹走的,不只是那漫天飞舞的樱花,还有那些隐藏在象牙塔里的污垢与尘埃。

否则,当最后一片“体面”的遮羞布被无情撕下,剩下的,只会是一座徒有其表、内里腐朽的“破房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扬州大学签13个博士,年薪35...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高校之间对于优秀人才的争夺可谓是硝烟弥漫。近日,扬州大学在这场人才争夺战...
中原油田党校承办华北石油工程公... 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张国伟 吴庆霞 王子妗 9月7日,中原油田党校承办了华北石油工程公司为...
教育应摒弃体罚,回归育人本质:... 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老师打孩子这一现象仍时有发生,而这一行为实际上已经触...
【潇湘晨报网】“家”点精彩 “...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茶陵县机关幼儿园2025年秋季家园共育系列活动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如期展开。我们怀揣...
“我考上211了,4k生活费不... 孩子考上好大学,往往会成为父母的骄傲。可谁能想到,有些时候情况会反过来,一些孩子竟然会用自己考上的大...
用书搭建回归课堂的缓坡 暑期的余温尚未散尽,新学期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从假期的闲散自在切换到开学后的有序节奏,许多学生心中难...
荒唐! 大学老师为保住饭碗,拉...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大学本应是知识的殿堂、学术的净土,是培养人才、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地。大学老师,尤其...
首批海外人才实习生 拿到成都企... 今年夏天,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南芳参加成都市2025年海外人才实习生计划后表示:“成都是我职业发展...
北京市教委公示10个中外合作办... 按照《教育部国际司关于开展2025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现对2025年度参...
想要情绪自由?来看看清华女博士... 作者:杨帆 从独行到同行,真诚是她在清华找到归属感的“必杀技”。她叫戴锦卉,是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前...